受惠於歐洲訂單轉移以及供應鏈重組,台灣2023全年的接單來源中,東協接單848.1億美元,較前年年增14.7%,是5大接單來源(美國、中國、歐洲、日本)中,唯一呈現年成長態勢的區域,訂單金額也創歷史新高。不過,經濟部官員表示,當東協供應鏈愈來愈完整後,確實會吸引更多訂單前往,但還難以判斷是否長期取代中國接單。
經濟部統計處日前發布12月外銷訂單達438.1億美元,年減16.0%;2023全年外銷訂單5610.4億美元,年減1057.4億美元、減幅高達15.9%。雖然外銷訂單連續兩年呈現負成長,且去年年減幅度比預期中來的更大,不過5610.4億美元金額創下歷年第3高。
觀察訂單來源,美國12月訂單達139.6億美元,月減14.5%,年減21.6%,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34.3%較多。去年全年接單金額共計1782.8億美元, 較前一年(2022)減少14.8%,創下歷史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大陸及香港12月訂單100.7億美元,月減8.1%,年減3.5%, 以塑橡膠製品減幅26.5%最多,去(2023)年接單1203.4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17.2%, 同樣寫歷年來最大跌幅。
中國第單表現反映終端需求疲弱,同時,中國塑橡膠製品產能開出,部分台廠受到同業競爭影響,故已提早因應,貨品改由當地工廠供應,也強化分散布局。
歐洲12月訂單67.4億美元,月減17.8%,年減39.4%,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7.7%較多,去年接單939.1億美元,年減30.2%,也是歷來最大年減幅;日本12月訂單21.2億美元,月減3.7%,年減30.5%,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1.2%較多,電子產品減少19.1%次之,去年接單305.1億美元,年減12.9%,創歷年來第6低。
至於供應鏈重組的最大受惠者「東協」,12月訂單66.0億美元,月減22.7%,年增32.4%,以資訊 通信產品增加14.5億美元,增幅207.1%較多,而全年東協接單848.1億美元,較前年年增14.7%,是5大接單來源中,唯一呈現年成長態勢的區域,訂單金額也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官員表示,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導致來自各地的訂單都受到不少影響,而東協訂單大增,主要關鍵原因有2。首先,自去(2023)年2月起,歐洲客戶將從歐洲下的訂單,轉至東協下單,再者,在近年來因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影響,使得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帶動下,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來襲,推升東協訂單成長,也提升台灣來自東協的訂單需求。
去年10月,東協外銷訂單金額達108.2億美元,超越中國及香港的106.3億美元,成為僅次美國、第二大接單來源。眼看中國和東協接單愈來愈接近,中國的訂單是否終有一天會轉移至東協,經濟部官員指出,當東協供應鏈愈來愈完整後,確實會吸引更多訂單前往,但還難以判斷是否長期取代中國接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觀察訂單來源,美國12月訂單達139.6億美元,月減14.5%,年減21.6%,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34.3%較多。去年全年接單金額共計1782.8億美元, 較前一年(2022)減少14.8%,創下歷史以來最大跌幅;中國大陸及香港12月訂單100.7億美元,月減8.1%,年減3.5%, 以塑橡膠製品減幅26.5%最多,去(2023)年接單1203.4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17.2%, 同樣寫歷年來最大跌幅。
中國第單表現反映終端需求疲弱,同時,中國塑橡膠製品產能開出,部分台廠受到同業競爭影響,故已提早因應,貨品改由當地工廠供應,也強化分散布局。
歐洲12月訂單67.4億美元,月減17.8%,年減39.4%,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7.7%較多,去年接單939.1億美元,年減30.2%,也是歷來最大年減幅;日本12月訂單21.2億美元,月減3.7%,年減30.5%,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1.2%較多,電子產品減少19.1%次之,去年接單305.1億美元,年減12.9%,創歷年來第6低。
至於供應鏈重組的最大受惠者「東協」,12月訂單66.0億美元,月減22.7%,年增32.4%,以資訊 通信產品增加14.5億美元,增幅207.1%較多,而全年東協接單848.1億美元,較前年年增14.7%,是5大接單來源中,唯一呈現年成長態勢的區域,訂單金額也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官員表示,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導致來自各地的訂單都受到不少影響,而東協訂單大增,主要關鍵原因有2。首先,自去(2023)年2月起,歐洲客戶將從歐洲下的訂單,轉至東協下單,再者,在近年來因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影響,使得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帶動下,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來襲,推升東協訂單成長,也提升台灣來自東協的訂單需求。
去年10月,東協外銷訂單金額達108.2億美元,超越中國及香港的106.3億美元,成為僅次美國、第二大接單來源。眼看中國和東協接單愈來愈接近,中國的訂單是否終有一天會轉移至東協,經濟部官員指出,當東協供應鏈愈來愈完整後,確實會吸引更多訂單前往,但還難以判斷是否長期取代中國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