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桃機地勤長年吞雲吐霧,肺功能低下、走路就喘,就醫竟診斷為肺癌三期,且腫瘤侵犯到氣管。為了活下去,患者努力完成CCRT療程(同步化學與放射線治療),未料肺功能惡化、腫瘤逼近大血管,若開刀恐切掉一大塊肺!後來幸運參與免疫藥物臨床試驗,穩定存活至今。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表示,CCRT後輔以免疫治療,提升5年存活率,未來若能夠接受手術清除腫瘤,仍有望治癒。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資料,肺癌擠下大腸癌成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 !肺癌奪命速度快,與診斷的期別有關,第一期肺癌5年存活率約9成,第二期接近6成,第三期剩約3成,但第四期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
對於第三期病人CCRT後仍無法開刀,若身體狀況許可、治療預算足夠,可考慮施打免疫治療。李適鴻醫師說明,據臨床試驗反應顯示,5年存活率明顯延長,5年不復發時間的比例,相比沒免疫治療的病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至於患者擔心CCRT後又要施打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是否會增加副作用?李適鴻醫師表示,CCRT療程約4到6周左右,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心理支援與支持性治療可以幫助病人度過難關。治療期間因體力消耗跟營養流失比一般病人更多,免疫力較差,建議病人可額外增加癌症治療配方的營養飲品,多補充蛋白質與熱量。同時記得每天量體重,若發現病人體重下降,食慾不好就需要警覺。長庚照顧團隊裡有癌症個管師、營養師等充足的資源都可適時提供協助。
▲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
想要擁有良好治療成效,配合醫療人員定期監測療效與副作用相當重要。醫師表示,免疫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算輕微,例如腹瀉、咳嗽、肺部發炎等,即使不使用藥物都可控制下來。施打免疫治療不須在醫院久待,也不會過多影響食慾,只要沒嚴重副作用,就像一般打針而已。例如開頭提及的病人「很輕鬆,每次來就說哈囉,打完針就回家」經過1年治療,腫瘤呈現穩定控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算OK,穩定存活超過5年至今,還能換第2張重大傷病卡,成功抵擋新癌王攻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5種患者 CCRT後仍然不能開刀怎麼辦?
臨床上會根據病人腫瘤(Tumor)、淋巴結(Nodes)、轉移(Metastasis)的情況,進行「TNM分期」。國際治療標準與指引建議無論有無基因突變,第三期、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優先接受CCRT治療。李適鴻醫師表示,後期癌症治療需要多專科團隊合作,外科醫生會評估病人完成CCRT療程後能否開刀,取決重點如下:- 腫瘤是否縮小與轉移
- 腫瘤位置是否保持安全距離
- 本身肺功能差
- 身體狀況差
- 高齡病患
三期未轉移仍有治癒希望 CCRT+免疫鞏固治療
為何三期相較四期仍有治癒希望?李適鴻醫師表示,第四期腫瘤為已經擴散出去、到處亂跑,往骨頭、肝臟、腎上腺甚至更遠端的淋巴結還有腦部轉移,多數病人手術或藥物的治療反應皆不佳;第三期尚未轉移,僅侵犯到淋巴、腫瘤較多顆或較大,但仍在肺部裡,與第四期兩者預後不同。根據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一些病人接受CCRT後,從第三期降到第二期或是腫瘤縮小,可動手術清除腫瘤就有機會治癒。對於第三期病人CCRT後仍無法開刀,若身體狀況許可、治療預算足夠,可考慮施打免疫治療。李適鴻醫師說明,據臨床試驗反應顯示,5年存活率明顯延長,5年不復發時間的比例,相比沒免疫治療的病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至於患者擔心CCRT後又要施打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是否會增加副作用?李適鴻醫師表示,CCRT療程約4到6周左右,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心理支援與支持性治療可以幫助病人度過難關。治療期間因體力消耗跟營養流失比一般病人更多,免疫力較差,建議病人可額外增加癌症治療配方的營養飲品,多補充蛋白質與熱量。同時記得每天量體重,若發現病人體重下降,食慾不好就需要警覺。長庚照顧團隊裡有癌症個管師、營養師等充足的資源都可適時提供協助。
▲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
想要擁有良好治療成效,配合醫療人員定期監測療效與副作用相當重要。醫師表示,免疫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算輕微,例如腹瀉、咳嗽、肺部發炎等,即使不使用藥物都可控制下來。施打免疫治療不須在醫院久待,也不會過多影響食慾,只要沒嚴重副作用,就像一般打針而已。例如開頭提及的病人「很輕鬆,每次來就說哈囉,打完針就回家」經過1年治療,腫瘤呈現穩定控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算OK,穩定存活超過5年至今,還能換第2張重大傷病卡,成功抵擋新癌王攻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