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8日專電)俄羅斯前國會議員、政權更替過渡期國會發起人波諾馬留夫近日告訴中央社,他注意到北京正「百分之百複製」莫斯科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對付烏克蘭的「混合戰」手段、用以操作台灣,台灣應留意。
波諾馬留夫(Ilya Ponomarev)指出,北京企圖影響台灣內部政治,與莫斯科相似的手段包括辨識有潛力提供協助的政界人士並加以收買、將名義上具備民主體制合法性的政治人物盡可能收編至北京的勢力範圍、培養「第五縱隊」(意指潛伏在內部、與敵方裡應外合的個人或團體)等。
一旦戰爭情勢開始形成,北京預先培養的「第五縱隊」即能相應行動。波諾馬留夫說,選舉期間也是北京可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時機。
波諾馬留夫於2007年首次當選俄羅斯國會下議院「杜馬」(Duma)議員,2014年3月成為唯一投票反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的杜馬議員,隨後同年在因故赴海外期間遭刑事起訴(外界多認為起訴涉及政治動機),並於2016年經杜馬表決遭解除議員身分。
他此後長居海外,於2019年取得烏克蘭國籍,目前以基輔為根據地。他支持武力推翻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政權、標榜自己與俄羅斯境內過去一年多來數起反戰暗殺與顛覆破壞事件有關,並為擴大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Congress of People's Deputies)陣容奔走。
絕大多數俄羅斯異議人士不支持武力對抗當局,而波諾馬留夫屢公開表示自己涉入為烏克蘭起義、武裝抗俄的組織活動,包括他稱為「自己人」的「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dom of Russia Legion)及「俄羅斯志願軍」(Russian Volunteer Corps),堪稱異數。
「人民代表大會」的成立宗旨為一旦俄羅斯國內政局受對烏侵略戰爭等事件影響出現政權更迭的形勢,擔任「過渡期國會」的角色,其成員主要為前任各級民意代表和民選官員。波諾馬留夫主張,由於成員「曾參與選舉並獲民意授權」,因此具一定民主正當性。去年11月起,「人民代表大會」在波蘭召開數次會議。
波諾馬留夫日前至倫敦與英國國會議員接觸,以發展「人民代表大會」與英國國會的聯繫,期間與駐英外籍記者座談,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觸及中俄關係、莫斯科對亞太潛在區域衝突的態度,並主動提及台灣應密切留意北京如何學習莫斯科的「混合戰」手法。
波諾馬留夫指出,俄羅斯過往受中國景仰,如今已淪為附庸,雙方關係密切但不平等。儘管中俄發展軍事合作,且中國未參與國際對俄制裁、持續對俄輸出具軍民兩用性質的產品,波諾馬留夫研判,北京尚未直接無償軍援莫斯科,因為不想給自己惹無謂麻煩。
關於莫斯科是否對亞太地區、甚至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有興趣,波諾馬留夫回應,令人遺憾的是,蒲亭希望世界各地衝突「越多越好」:這不僅有助分散各界對烏克蘭戰事的注意力,也讓蒲亭有更多藉口宣稱「壞人不只他一個」、「大家都一樣壞」,以合理化自身作為。
波諾馬留夫示警,當前局勢十分危險,只要蒲亭能爭取到「停火」,即相當於是俄羅斯勝利,而持續密切關注戰事發展的北京便可能對台灣「採取下一步」。
波諾馬留夫認為,北京至今對俄烏戰爭仍採取觀望態度、隨情勢變化行動。蒲亭的勝利恐提高北京侵略台灣的可能性,但在烏克蘭的處境明朗以前,北京應不至於採取相關激烈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波諾馬留夫在國際間堪稱活躍,並在西方媒體取得一定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之一」權威形象,他過往至今的政治軌跡不乏爭議。
舉例而言,他於2000年代初踏入政壇,首先參加俄羅斯共產黨,接著加入實際功能依然是「服務當局」的政黨「公正俄羅斯」(A Just Russia)並成功當選國會議員。
擔任國會議員期間,他參與建立所謂的左翼政治聯盟、鼓吹革命,並活躍於2011至2013年多達數十萬人參與的俄羅斯政治抗議浪潮,但同時與權力核心人士保持往來、取得「默契」。
後來,當局開始有計畫地調查起訴抗議活動策劃及參與者,波諾馬留夫甚至主動到案說明,並在未取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交代「同志們」的行動,儘管依據國會議員享有的部分刑事及起訴豁免權,他大可不必這麼做。
如今,波諾馬留夫參與發起「人民代表大會」,其無論是具左翼色彩但明顯已被中共等集權政權濫用的名稱、民意代表性、組成分子,或是實際任務(包括是否為安全情報系統的又一個「特殊計畫」),皆在廣義的俄羅斯異議人士之間引發議論。
隨著波諾馬留夫持續拓展國際活動版圖,這是否意味俄羅斯內部「期待改變」的動能如他所稱的增加、因此「民心可用」,或者「可用」的實際上是俄羅斯海內外企圖及早搭上未來與西方「合作對話」列車的各方人士,值得觀察。(編輯:陳承功)1121228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戰爭情勢開始形成,北京預先培養的「第五縱隊」即能相應行動。波諾馬留夫說,選舉期間也是北京可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時機。
波諾馬留夫於2007年首次當選俄羅斯國會下議院「杜馬」(Duma)議員,2014年3月成為唯一投票反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的杜馬議員,隨後同年在因故赴海外期間遭刑事起訴(外界多認為起訴涉及政治動機),並於2016年經杜馬表決遭解除議員身分。
他此後長居海外,於2019年取得烏克蘭國籍,目前以基輔為根據地。他支持武力推翻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政權、標榜自己與俄羅斯境內過去一年多來數起反戰暗殺與顛覆破壞事件有關,並為擴大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Congress of People's Deputies)陣容奔走。
絕大多數俄羅斯異議人士不支持武力對抗當局,而波諾馬留夫屢公開表示自己涉入為烏克蘭起義、武裝抗俄的組織活動,包括他稱為「自己人」的「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dom of Russia Legion)及「俄羅斯志願軍」(Russian Volunteer Corps),堪稱異數。
「人民代表大會」的成立宗旨為一旦俄羅斯國內政局受對烏侵略戰爭等事件影響出現政權更迭的形勢,擔任「過渡期國會」的角色,其成員主要為前任各級民意代表和民選官員。波諾馬留夫主張,由於成員「曾參與選舉並獲民意授權」,因此具一定民主正當性。去年11月起,「人民代表大會」在波蘭召開數次會議。
波諾馬留夫日前至倫敦與英國國會議員接觸,以發展「人民代表大會」與英國國會的聯繫,期間與駐英外籍記者座談,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觸及中俄關係、莫斯科對亞太潛在區域衝突的態度,並主動提及台灣應密切留意北京如何學習莫斯科的「混合戰」手法。
波諾馬留夫指出,俄羅斯過往受中國景仰,如今已淪為附庸,雙方關係密切但不平等。儘管中俄發展軍事合作,且中國未參與國際對俄制裁、持續對俄輸出具軍民兩用性質的產品,波諾馬留夫研判,北京尚未直接無償軍援莫斯科,因為不想給自己惹無謂麻煩。
關於莫斯科是否對亞太地區、甚至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有興趣,波諾馬留夫回應,令人遺憾的是,蒲亭希望世界各地衝突「越多越好」:這不僅有助分散各界對烏克蘭戰事的注意力,也讓蒲亭有更多藉口宣稱「壞人不只他一個」、「大家都一樣壞」,以合理化自身作為。
波諾馬留夫示警,當前局勢十分危險,只要蒲亭能爭取到「停火」,即相當於是俄羅斯勝利,而持續密切關注戰事發展的北京便可能對台灣「採取下一步」。
波諾馬留夫認為,北京至今對俄烏戰爭仍採取觀望態度、隨情勢變化行動。蒲亭的勝利恐提高北京侵略台灣的可能性,但在烏克蘭的處境明朗以前,北京應不至於採取相關激烈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波諾馬留夫在國際間堪稱活躍,並在西方媒體取得一定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之一」權威形象,他過往至今的政治軌跡不乏爭議。
舉例而言,他於2000年代初踏入政壇,首先參加俄羅斯共產黨,接著加入實際功能依然是「服務當局」的政黨「公正俄羅斯」(A Just Russia)並成功當選國會議員。
擔任國會議員期間,他參與建立所謂的左翼政治聯盟、鼓吹革命,並活躍於2011至2013年多達數十萬人參與的俄羅斯政治抗議浪潮,但同時與權力核心人士保持往來、取得「默契」。
後來,當局開始有計畫地調查起訴抗議活動策劃及參與者,波諾馬留夫甚至主動到案說明,並在未取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交代「同志們」的行動,儘管依據國會議員享有的部分刑事及起訴豁免權,他大可不必這麼做。
如今,波諾馬留夫參與發起「人民代表大會」,其無論是具左翼色彩但明顯已被中共等集權政權濫用的名稱、民意代表性、組成分子,或是實際任務(包括是否為安全情報系統的又一個「特殊計畫」),皆在廣義的俄羅斯異議人士之間引發議論。
隨著波諾馬留夫持續拓展國際活動版圖,這是否意味俄羅斯內部「期待改變」的動能如他所稱的增加、因此「民心可用」,或者「可用」的實際上是俄羅斯海內外企圖及早搭上未來與西方「合作對話」列車的各方人士,值得觀察。(編輯:陳承功)1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