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冬季,許多人的皮膚逐漸變得乾燥、粗糙,甚至會搔癢、刺痛、脫屑、龜裂。中醫師說,這是俗稱的「冬季癢」,提醒若已有此問題的民眾,想吃羊肉爐等藥膳暖身,小心「愈補愈燥」,建議食補應選擇「潤燥」的食物與藥物,才能讓肌膚舒服過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博元說,在溫度、濕度較低的環境中,皮膚水分流失會加快,表皮的微血管也會收縮,且神經會較為敏感,導致皮膚產生搔癢、發炎反應,也就是冬季癢,中醫則稱為「風癢」或「風搔癢」。

一般而言,冬季癢好發生在四肢部位,最常影響的是小腿前側區域,病情加重時,有可能會波及到大腿、手臂,甚至全身。 

郭博元指出,冬天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陽氣潛伏,陰氣漸盛,而依照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到 四季的身心調養,應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以養護陰血為要,若寒氣侵襲皮膚,或氣血無法濡潤肌膚,則容易產生搔癢等不適。

針對比較容易有冬季癢的人,郭博元說,有3大族群,包括中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開始出現 肝腎虧虛、體內氣血不足的狀況,使得肌膚濡養不足;其次,是有異位性皮膚炎、慢性濕疹等病史者,當皮膚疾病進入慢性期後,也常有血虛、肌膚濡養不足的問題;再者,是體質偏血虛者,常見皮膚乾燥、眼睛乾澀、面色蒼白或萎黃、經常口乾舌燥等,肌膚、指甲、毛髮也常濡養不足。 

若屬以上冬季癢好發族群,又經常熬夜、失眠、飲食偏好辛辣重口味等,耗傷陰血的情形會加劇,同時也加重冬季癢病情。 

郭博元也說,台灣人在冬天愛吃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藥膳暖身,但這類料理多使用辛溫、燥熱的香料如老薑、 桂枝、蒜頭、花椒、辣椒、胡椒、八角、沙茶醬、米酒等,容易愈補愈燥,除助長火氣、也耗傷陰血,若已有冬季癢困擾,吃了更會加重皮膚乾燥、搔癢狀況。 

對於冬季癢族群,郭博元建議,中醫食補以「養血、滋陰、 潤燥」為主要方向,可選用銀耳、百合、 木耳、蓮藕、山藥、枸杞、紅棗、生地黃、何首烏等食物與藥物,並避免或減少辛燥上火的食物如烤炸辣、蔥蒜、菸酒、溫熱性藥食等,以及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堅果、筍、菇等,再配合肌膚保養與作息調整,皮膚才不會在冬天老是發癢。 

▲「以精緻台食台茶聞名的永心鳳茶,此次推出全新餐酒品牌《永心浮島》,選用當季新鮮海產,匯聚台灣熱炒及各國烹調手法,再搭配精選酒款,經一年策劃及逾三千萬投資,將於明(15)日盛大登場。(圖/記者葉盛耀攝)
▲冬季癢族群應減少吃麻辣鍋,以及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示意圖/記者葉盛耀攝)
🟡冬季癢注意事項:

📍避免洗澡太多次, 不要使用太高溫的水。

📍縮短洗澡時間,最好不要泡澡。

📍洗澡或清潔時,選擇較溫和的沐浴用品, 或嘗試清水洗澡。

📍加強皮膚滋潤,適時用紫雲膏、保濕乳液、凡士林等外敷保濕並補充油脂。

📍若本身容易冬季癢,應少吃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較溫熱性藥膳。

📍避免容易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等。

📍不碰菸酒,少吃易上火食物如烤炸辣、蔥蒜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