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粉領族每當工作壓力稍大,腸道便會拉警報,動不動就想上大號,但做過大腸鏡沒發現異狀,吃藥也沒改善,和同事聚餐也頻跑廁所,就醫後才確診是大腸激躁症。醫師說,在國外,大腸激躁症在上班族、學生的請假理由中高居第二,僅次於感冒,建議民眾若有類似問題應就醫,透過食物調整等方式多可緩解症狀,生活不再提心吊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成民眾有「大腸激躁症」之苦

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以勤說,大腸激躁症是慢性的腸道功能障礙,估計民眾約10%~20%有此困擾,影響生活品質甚鉅,有時治療上還會讓醫師感到挫折。

目前醫學界對大腸激躁症的發生原因有幾種假說,例如大腸肌肉有異常強直收縮的現象,因此導致腹部絞痛,這也被稱為腸痙攣,另有學者認為精神壓力與焦慮心情會藉由中樞自律神經的控制影響腸道,並造成症狀發作。

▲便秘問題困擾著許多人,醫師強調,無論大人小孩,只要「腸黏膜」沒有確實修復,便秘、腹部不適的情況就難以緩解。(圖/記者陳明中攝)
▲壓力、焦慮進而影響腸道,造成大腸激躁症發作。(示意圖/記者陳明中攝)
「大腸激躁症」患者女多於男

對於大腸激躁症的症狀,鄭以勤則說,常在青少年時期發作,女性多於男性,症狀以不等程度的腹痛伴隨大便習慣、性質的改變,例如大便在發作時轉變成稀鬆便甚至水便、又或是結硬塊便,而疼痛則可能同時腹瀉、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

其他症狀還包括脹氣、常排氣等,但要注意大腸激躁症是功能性疾患,症狀卻與許多腸道疾患如大腸癌、腸炎、寄生蟲感染等相似,所以若是首次發作,或出現血便、發燒、體重減輕等現象,應積極就醫。

飲食控制可改善症狀:停吃2周嘗試

鄭以勤強調,食物對大腸激躁症的患者有明顯影響,例如對特定食物較為敏感或過敏,便可能誘發症狀,包括一些乳製品、豆類製品、加工食物等,因此要改善症狀可先由飲食控制著手,若對乳製品耐受度不高、也就是有乳糖不耐症者,建議在症狀發作時要多避免乳製品的攝取,其中也包括冰淇淋、優格、起司製品等;若不清楚是否對這些食品耐受不良,可以試著避免這些食品2週,並觀察症狀是否改善。

少吃產氣食物:花椰菜、洋蔥

此外,在大腸激躁症發作時,要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製品、花椰菜、洋蔥等,不是說這些食物完全不能吃,而是患者應該多了解自己對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另可增加膳食纖維,也可能有助改善症狀,但要注意過多纖維恐引起腹脹、腹瀉。

鄭以勤也說,臨床研究已證實規律運動有助控制大腸激躁症,每週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比起只從事日常活動的患者,大腸激躁症的發作頻率、嚴重度都有改善,而中等強度運動指的是在運動期間會感受到心跳加速並會流汗,運動種類則無特別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運動皆可。

▲一名女網友日前到好市多購買冷凍花椰菜,但她不知道該怎麼料理才好,對此也有許多網友分享自己的「神絕技」。(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花椰菜、豆製品是產氣食物,患者可多了解自己對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大腸激躁症注意事項:

📍注意自己對哪些特定食物較為敏感,例如乳製品、豆類製品等。

📍若無法確認哪些食物會引起症狀,避免常見的可疑食品2週,並觀察症狀是否改善。

📍反覆發作期間,應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花椰菜、洋蔥、葡萄乾、小麥製品等。

📍增加膳食纖維,但注意勿過量以免引起腹脹、腹瀉。

📍每週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可改善症狀。中等強度運動代表運動期間心跳明顯加速且會流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