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冬至今,僅1波寒流侵襲台灣,且冷熱交替快速,讓人體感有明顯「忽冷忽熱」的情況,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更直言,「今年冬天溫度每次預測都不一樣,比總統大選民意調查變化波動還大」。對此,中央氣象署副主任呂國臣強調,主要是北方冷空氣發展活躍,但強度還不到明顯的寒流,因此天氣預報常在前2天才能完全確認,而冷熱交替快速,和全球暖化、聖嬰現象也有些關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啟明指出,今年冬天溫度預測,超過7天以上都要謹慎參考,每次預測都不一樣,比起總統大選民意調查變化波動還大,推測主因是台灣位於冷高壓的邊緣,高壓只要小有變動,對末端天氣變化就有很大影響,甩尾很容易尾巴甩很大,間接導致天氣預報不斷調整。

▲彭啟明指出,今年冬天溫度預測,超過7天以上都要謹慎參考,每次預測都不一樣,比起總統大選民意調查變化波動還大。(圖/彭啟明臉書)
▲彭啟明指出,今年冬天溫度預測,超過7天以上都要謹慎參考,每次預測都不一樣,比起總統大選民意調查變化波動還大。(圖/彭啟明臉書)
呂國臣表示,今年入冬後,北方冷空氣發展其實還算活躍,南下時間點也偏早,不過都並非那種大系統、很明顯的寒流,因此位於冷高壓邊緣的台灣,受影響的程度就較難預估,冷空氣不夠強,民眾體感冷暖交替的情況就會更明顯,不過仍要提醒,近期冷空氣雖然都不到很強,但挾帶的水氣較多,下雨也會讓體感更為寒冷,民眾還是要每日更新天氣資訊,搭配穿著和攜帶雨具。

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提及,以往台灣冬季最冷的時間點落在1至2月,因此還不能以12月的狀況評斷本次冬季的整體型態,但值得討論的是,全球暖化和聖嬰現象的確讓各地「冷的時間」縮短,台灣近3年冬季氣溫也都處於偏暖,大環境的氣候變遷也正是全球即將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