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新移民與新二代議題的台北大加蚋扶輪社,在昨(17)日舉辦新二代職業發展工作坊,提及將啟動新一輪公益服務計畫,未來一年藉由職涯發展工作坊、家庭私房料理文化餐桌、職業博覽會,由扶輪社友發揮職業力陪伴新二代青年挖掘文化及生涯發展優勢,並將在2024年夏天舉辦文化市集,期盼社會大眾能共襄盛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服務主委沈怡如表示,大加蚋社的新二代公益服務計畫已經邁入第三年,為了營造多元的交流場域,從發想到邀請合作夥伴,特別強調擴大參與的多元性和多樣性。12月17日首場「新二代跨文化職業發展工作坊」,有父母親來自越南、泰國、印尼、中國、柬埔寨等國的16位新二代青年參加,除了由台北大蚋扶輪社社友分享法律、社工、教育、數位科技、公關行銷、社會創新等職業和斜槓職涯,更有來自新二代留聲機、社團法人1095移民工文化協會、熱吵民主協會以及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的同學一起共創,促進不同成長背景的青年世代暢所欲言。

▲扶輪社將啟動新一輪公益服務計畫。圖為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服務主委沈怡如。(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扶輪社將啟動新一輪公益服務計畫。圖為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服務主委沈怡如。(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工作坊上午先由新二代青年分組討論,16位新二代青年來自台灣各地,從高中生到社會新鮮人都有。1095協會秘書長江彥杰的媽媽是泰國華僑,他以新二代「學長」自詡,鼓勵學弟妹聊開來,每個人的家庭故事、生命經驗和職業想像都是獨特的,藉由分享彼此學習,就會感受到「原來我的想法或感覺並不奇怪」,而且「我的生命標籤可以發揮優勢」。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的歐子綺助理教授帶著政大同學加入工作坊,她在致詞時提到自己從事移民研究,也推動學校的國際交流和社會責任工作。她藉由教學和社團活動帶領學生參與新移民的家庭關懷、孩童課業輔導、移工庇護,她鼓勵同學多「參與」,有行動才能創造改變,藉由參與共創我們想要的社會面貌。

▲講者詹前帝擁有豐富的電商經營和教育創新經驗,他把職涯譬喻成「打遊戲的旅程」。(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講者詹前帝擁有豐富的電商經營和教育創新經驗,他把職涯譬喻成「打遊戲的旅程」。(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下午由扶輪社友上場分享職涯,第一位講者詹前帝擁有豐富的電商經營和教育創新經驗,他把職涯譬喻成「打遊戲的旅程」,引導同學用「以終為始」的心境尋找自己的北極星。詹前帝把準備履歷當作求職的第一步,寫好履歷就像刷上一層一層恰到好處的油漆,刷少不夠上色、刷多了要打磨,藉由履歷和職業創造連結、放大求職優點、打造個人特色,讓收到履歷的人一眼就看到你的技能、優勢角色和個人品牌。

目前從事自由社工的林哲寧,曾經擔任司法轉介青少年社福機構的執行長。他用「山道猴子」、電影「老狐狸」、桃太郎和唐三藏取經的故事引發學員的興趣,自我認同、人生探索、交友、霸凌、處理壓力的情境無所不在,社工的經驗幫助他更敏銳地發覺社會支持網絡的重要,他用呼吸練習帶領同學隔離情緒、建立壓力的防守機制、在合理的守備範圍看到自己可以改變的地方。

▲尚澄律師事務所蔡昆洲執業律師參與工作坊,並幽默地引述台灣法界俗諺:「如果不是家裡有困難,誰要出來當律師?」(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尚澄律師事務所蔡昆洲執業律師參與工作坊,並幽默地引述台灣法界俗諺:「如果不是家裡有困難,誰要出來當律師?」(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社友蔡昆洲律師引述台灣法界俗諺:「如果不是家裡有困難,誰要出來當律師?」,過往大家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法律工作,早就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產業轉型,蔡昆洲從執行律師業務的經驗告訴大家,「適應單一職場」的技能養成策略已經過時了,即使是「師」字輩領有專業證照的工作,也要努力在藍海中「三創」,創造自己的獨特性優勢、創造讓別人看到你表現的機會、創造個人品牌價值。

同學們好奇拷問三位「職場勝利組」有沒有工作上的挫折?蔡昆洲和林哲寧都笑稱,律師和社工工作的內涵就是處理「別人的挫折」,他們知道自己很擅長體會別人的挫折、拆除危機、重整資源和助人,而且這些能力還可以賺到錢,這就是獨特性的職業優勢。至於求職應該先考慮安身立命、薪水高低還是有沒有興趣?詹前帝再次回顧以終為始的策略,工作的日子就像是在往終點走,走的過程逐漸把職涯的閃光點活出來,演一齣自己的故事;林哲寧則是鼓勵大家在職涯旅程中結交同行者、善用導師的資源,職涯絕對不會孤單。

社友們除了分享職涯經歷,並且也入組與新二代一同探討正在面臨的職涯疑惑,新二代普遍表達因背景關係,富有高度同理心與好奇心,語言學習速度也很快,所以母語的學習往往是在長大之後才開始接觸,但對於共同語言如英文,還需要保持很高的學習動力,才能持續成長,社友們就引導新二代思考可以考取相關證照為職涯階段性目標。而對於現在的困惑包括求學或求職過程中的自我懷疑、工作或學校環境的人脈接觸較受限,新二代夥伴也表示只要願意跨出舒適圈,多接觸多元背景文化的夥伴,練習將自己的表達透過書寫、或現在各種傳播工具都有機會被大家看見。

▲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中,台越新二代陳德民過去曾當過演員,畢業於師大台文系的他目前已經是一位youtuber。(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中,台越新二代陳德民過去曾當過演員,畢業於師大台文系的他目前已經是一位youtuber。(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中,台越新二代陳德民過去曾當過演員,畢業於師大台文系的他目前已經是一位youtuber,透過音樂創作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分享從怨天尤人到轉念自立的過程,他玩樂團但總是在等其他團員練習、創作、怪別人彈唱得不好,有天想通若是原地踏步,不如自己試試看,於是開始挑戰詞曲創作、寫詩寫小說、吉他、打鼓、拍片,再自己做成影片,去比賽挑戰專業評比,也放上網和世界分享。他從小學習台語、講中文、長大才學一點越南語,他很熱切的告訴大家移民背景不是障礙,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人根本沒時間歧視你,要趕快離開那個很愛抱怨的自己、趕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向積極的態度在年僅16歲的台泰二代張詠婷身上也可看見,從小六開始父母親就鼓勵她參與各種新二代的培力活動,包括口語表達或是小小領袖班,豐富的經驗與超凡的自信,讓她想要不斷擴大生活圈認識更多新二代夥伴,因為在學校裡她始終還是覺得自己是少數,然而在這樣的新二代群體裏可以很自由的做自己,說出自己的煩惱,也可以獲得共鳴。

根據內政部統計,取得台灣國籍與身分證的新住民已已將近60萬人,成為本國僅次於漢族的第二大族群,按照近年新二代成長速度推估,2030年時,25歲的青壯世代,將有13.5%是新二代。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若想在一波又一波的時代潮流中走得長遠,就必須謹記讓自己成為有韌性的跨域人才,而多元學習就是擴大眼界及知識儲備庫最好的方式,而整合扶輪社各類的職業的專業人才作為業師正是最佳解方。

▲台泰二代張詠婷積極參與工作坊。(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
▲台泰二代張詠婷積極參與工作坊。(圖/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