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曆大年初一,在臺東長濱擱淺了一頭臺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藍鯨,在國內外學者及各界團隊努力下,歷經三年多的修復,這座藍鯨骨骼標本展覽「巨鯨之路」即日起於屏東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公開展出,成為臺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展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座20公尺長、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海生館透過重建骨骼與科普化的展覽,蛻變為博物館永久典藏的標本。(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這座20公尺長、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海生館透過重建骨骼與科普化的展覽,蛻變為博物館永久典藏的標本。(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之完整藍鯨標本僅約25件,顯見藍鯨稀少而珍貴。「巨鯨之路」所展示的藍鯨骨骼標本為臺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除了撼動人心的20公尺長的藍鯨骨骼吊掛展示外,長達4.5公尺的藍鯨頭骨原件更將於地面以分開式裝架的爆炸式展示方式,呈現藍鯨頭骨細部構造,讓民眾一窺藍鯨頭骨的巨大與內部結構,也提供後續學者研究作業,期望帶給民眾更多的海洋教育及省思,延續這頭年幼藍鯨的生命價值。

▲考量展示安全性,將藍鯨頭部進行翻模複製,原件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的結構。(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考量展示安全性,將藍鯨頭部進行翻模複製,原件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的結構。(圖/屏東海生館提供)
經過研究發現這頭藍鯨為未成年個體,尚未完全硬骨化的骨骼使得修復作業極具挑戰。海生館採用全臺首見三軸式龍骨裝架法進行裝架,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進行修復及裝架,同時考量展示安全性,將藍鯨頭部進行翻模複製,原件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的結構,也讓研究學者可以進行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共同為藍鯨研究貢獻心力。

這座20公尺長、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海生館透過重建骨骼與科普化的展覽,讓這頭藍鯨脫離禁錮的繩索,蛻變為博物館永久典藏的標本,延伸其生命價值與意義。海生館也邀請民眾趁這難得機會參觀海生館,感受牠透過每塊軀骨訴說的生命故事,同時讓我們思考如何維護海洋的永續發展,共同邁向永續海洋的美麗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