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今(10)日出席「賴清德、何博文八里聯合競總成立大會」,提及在野黨說要「下架民進黨」,但是卻要上架的是重啟服貿與九二共識,若國民黨勝選就沒辦法繼續「上架台灣」,甚至還會「架空台灣」,另提及近來國民黨批評台灣對美卑躬屈膝,反駁說現在台美貿易是有史以來最緊密的時刻,但在野為了選舉利益,抹煞第一線外交同仁和經貿人員的努力,也抹煞世界對台灣的信任跟肯定,強調「蔡英文的執政團隊從不卑躬屈膝」。
蔡英文今日赴八里替立委候選人何博文助選,致詞時提及,一個好的執政團隊需要好的國會支持,若國會沒有過半,很難做事情,上次執政的時候,有很多國防預算、軍事採購沒有通過,那時候要買潛艦,在野黨擋了很多次。而自己當總統後,認為潛艦要自己做,第一艘潛艦「海鯤號」就是自己做的,另外購買最新型的F-16戰機,也是國會通過的。
蔡英文說,因為做了這些事,展現出台灣防衛自我的決心,全世界都看到台灣人有決心要保護自己,所以現在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保護台灣。不能夠用武力威脅台灣,台海一定要和平穩定,沒有一方可以用片面手段改變現狀,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是全世界的共識。
蔡英文說,下個階段領導者也要有同樣的決心、能力來帶領人民,也要有同樣的團隊能力來為人民做事情,2024總統選舉,不二人選、最佳人選就是賴清德、蕭美琴。賴清德是現在全台灣的候選人裡面最適合做總統的,而蕭美琴10年在花蓮耕耘,是很勇敢的一個女生,願意到一個她不熟悉的地方去服務那邊的人民,又被配派到美觀擔任大使,她做到連美國主流媒體都稱「華盛頓最有影響力的大使之一」,讓台灣人覺得很光榮。
蔡英文說,政府打拚7年多,希望現在在做的可以延續下去,並做得更好,挑選最有能力的團隊、最有歷練的領導人,讓台灣繼續走向世界。現在全世界都要上架台灣,因為台灣有優質的民主,如果台灣失敗,表示民主會失敗,要繼續讓台灣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對於日前國民黨質疑台美間關係,批評時任大使蕭美琴對美卑躬屈膝,蔡英文表示,台灣跟美國的貿易是有史以來最緊密的時刻,台灣跟全世界的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密,今年台灣跟美國,已經簽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首批協定,是40年來台美完整的貿易協議。
蔡英文說,很遺憾在野黨為了選舉利益,抹煞第一線外交同仁和經貿人員的努力,也抹煞世界對台灣的信任跟肯定,強調民進黨跟在野黨不同,蔡英文的執政團隊從不卑躬屈膝,而是自信沉穩、尊嚴自主,抬頭挺胸、昂首闊步、走向世界,讓世界「上架台灣」,讓台灣人在世界上光榮驕傲。
蔡英文也說,在野黨說要「下架民進黨」,但是卻要上架的是重啟服貿,是開放對岸勞工來台灣工作,衝擊台灣人的就業機會,還要上架帶著「一國兩制」陰影的「九二共識」,現在國民黨有14個執政縣市,如果讓總統勝選、國會過半,這些主張都會一一實現,台灣失去「平衡的力量」,就沒辦法繼續「上架台灣」,還會「架空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英文說,因為做了這些事,展現出台灣防衛自我的決心,全世界都看到台灣人有決心要保護自己,所以現在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保護台灣。不能夠用武力威脅台灣,台海一定要和平穩定,沒有一方可以用片面手段改變現狀,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是全世界的共識。
蔡英文說,下個階段領導者也要有同樣的決心、能力來帶領人民,也要有同樣的團隊能力來為人民做事情,2024總統選舉,不二人選、最佳人選就是賴清德、蕭美琴。賴清德是現在全台灣的候選人裡面最適合做總統的,而蕭美琴10年在花蓮耕耘,是很勇敢的一個女生,願意到一個她不熟悉的地方去服務那邊的人民,又被配派到美觀擔任大使,她做到連美國主流媒體都稱「華盛頓最有影響力的大使之一」,讓台灣人覺得很光榮。
蔡英文說,政府打拚7年多,希望現在在做的可以延續下去,並做得更好,挑選最有能力的團隊、最有歷練的領導人,讓台灣繼續走向世界。現在全世界都要上架台灣,因為台灣有優質的民主,如果台灣失敗,表示民主會失敗,要繼續讓台灣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對於日前國民黨質疑台美間關係,批評時任大使蕭美琴對美卑躬屈膝,蔡英文表示,台灣跟美國的貿易是有史以來最緊密的時刻,台灣跟全世界的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密,今年台灣跟美國,已經簽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首批協定,是40年來台美完整的貿易協議。
蔡英文說,很遺憾在野黨為了選舉利益,抹煞第一線外交同仁和經貿人員的努力,也抹煞世界對台灣的信任跟肯定,強調民進黨跟在野黨不同,蔡英文的執政團隊從不卑躬屈膝,而是自信沉穩、尊嚴自主,抬頭挺胸、昂首闊步、走向世界,讓世界「上架台灣」,讓台灣人在世界上光榮驕傲。
蔡英文也說,在野黨說要「下架民進黨」,但是卻要上架的是重啟服貿,是開放對岸勞工來台灣工作,衝擊台灣人的就業機會,還要上架帶著「一國兩制」陰影的「九二共識」,現在國民黨有14個執政縣市,如果讓總統勝選、國會過半,這些主張都會一一實現,台灣失去「平衡的力量」,就沒辦法繼續「上架台灣」,還會「架空台灣」。
更多「2024大選」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