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反覆發作,讓病友困擾不已的慢性發炎疾病,異位性皮膚炎就診第一名的問題就是搔癢,癢的時候有如上萬隻螞蟻在皮膚上爬,而且越抓會越癢,且全身都可能會發生,不少病患更因為搔抓導致破皮滲液,不僅可能導致細菌感染,更造成外觀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在異位性皮膚炎病患中,有不少是孩童或者青少年,當搔癢發作時,不僅影響學習的專注力,睡眠品質也受到影響。醫師提醒,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病灶常發生在頭、頸、手等明顯之處,很多青少年病患因此感到自卑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久而久之也形成害羞、退縮性格。
細心照護肌膚之外,正確用藥是改善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平日細心照護肌膚,正確用藥更是改善關鍵,在治療上從擦的外用藥膏、吃的抗組織胺、免疫調節劑和小分子藥物,以及打的生物製劑等,治療用藥至少10多種。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皮膚科楊翔宇主治醫師,分享了一名從小到大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女生小喻,已經歷無數次的反覆發作,每次發作就到診所拿藥,也已經用到口服藥類固醇,仍舊沒有明顯起色,一直到現在高中還是很嚴重,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升學,每次看到孩子邊看書邊抓癢,一直沒辦法專注,父母都非常擔心因爲皮膚狀況,影響學習狀況和人際關係發展。
近年一款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在大型研究當中已證實不僅能快速止癢,有一半病患更可改善病灶達9成,小喻在去年便嘗試新的治療法,治療到了第2週幾乎完全不癢,病灶處也改善非常多,她很開心自己終於可以不受異位性皮膚炎影響,也能專注學業,原來很害羞不太敢說話也變得勇於表達自我,目前狀況也都控制得相當好。
環境因素讓病症更易誘發
楊翔宇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基因造成,很多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都會誘發病症,主要可分為兩個面向:
外在:
患者本身的肌膚屏障就比一般人差,因此保護力也較不足,容易使得過敏原穿透,也因此就會發生搔癢等症狀。
內在:
由於病患身體免疫反應非處正常狀態,較一般人更容易被誘發,因此只要遇到過敏原便較有可能發作。
不僅如此,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也佔了一大原因,像近年來空氣污染的嚴重度,或者是灰塵、化學揮發物,以及季節變化如太熱流汗造成肌膚刺激、冬天太乾燥等,都會讓病症變得嚴重。
誤用偏方,讓症狀越嚴重
楊翔宇表示,門診最怕民眾用「偏方」治療,或者是長期自行購物藥物如擦拭類固醇,由於不了解藥物的強度與不同部位、使用時間長短的狀態,反而導致肌膚更脆弱讓病情失去控制,有3~4成患者都是因為亂擦藥沒有效之後才來門診求助。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從外用、內服、光照等治療方式有十幾種,楊翔宇醫師強調,一定要到門診確切檢視病症的狀態以及了解病史,才能做最適合個人的治療安排;民眾也不要有迷思認為吃藥一定不好,在症狀改善與個人身體的衡量之下,都能夠與醫師做最好的溝通來安排治療。
日常保養5大招,降低發作頻率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遵守醫囑用藥,更重要的還有日常生活的保養,楊翔宇醫師提供幾招保養之道,讓病患在治療期間也能事半功倍:
1.肌膚保養:肌膚保濕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無添加香料或酒精的乳液,每天都不能間斷擦拭,避免使用肥皂(肥皂鹼性與弱酸性肌膚有衝突,會傷害肌膚屏障)
2.日常作息:維持良好作息,尤其睡眠一定要充足,心理壓力不要太大。
3.衣物選擇:避免毛料衣物接觸肌膚,如果冬天太冷貼身衣物要選擇純棉來隔絕,夏天可以選擇絲質衣物。
4.飲食指南:避免過度辛辣刺激物、酒類,太油、太甜也建議避開,多觀察什麼食物會造成過敏。
5.生活環境:一般人都會認為空氣清淨機很重要,但除濕也是重點,黴菌、塵蟎過敏原主要都是因為濕度高而快速繁殖,所以除濕機一定必備。
楊翔宇醫師也強調,儘管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但仍舊可以透過良好的治療與日常保養與之共存,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搔癢難耐不止,嚴重會影響到專注力與睡眠品質,更要儘早治療,以利後續學習發展,避免影響未來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0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細心照護肌膚之外,正確用藥是改善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平日細心照護肌膚,正確用藥更是改善關鍵,在治療上從擦的外用藥膏、吃的抗組織胺、免疫調節劑和小分子藥物,以及打的生物製劑等,治療用藥至少10多種。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皮膚科楊翔宇主治醫師,分享了一名從小到大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女生小喻,已經歷無數次的反覆發作,每次發作就到診所拿藥,也已經用到口服藥類固醇,仍舊沒有明顯起色,一直到現在高中還是很嚴重,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升學,每次看到孩子邊看書邊抓癢,一直沒辦法專注,父母都非常擔心因爲皮膚狀況,影響學習狀況和人際關係發展。
近年一款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在大型研究當中已證實不僅能快速止癢,有一半病患更可改善病灶達9成,小喻在去年便嘗試新的治療法,治療到了第2週幾乎完全不癢,病灶處也改善非常多,她很開心自己終於可以不受異位性皮膚炎影響,也能專注學業,原來很害羞不太敢說話也變得勇於表達自我,目前狀況也都控制得相當好。
環境因素讓病症更易誘發
楊翔宇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基因造成,很多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都會誘發病症,主要可分為兩個面向:
外在:
患者本身的肌膚屏障就比一般人差,因此保護力也較不足,容易使得過敏原穿透,也因此就會發生搔癢等症狀。
內在:
由於病患身體免疫反應非處正常狀態,較一般人更容易被誘發,因此只要遇到過敏原便較有可能發作。
不僅如此,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也佔了一大原因,像近年來空氣污染的嚴重度,或者是灰塵、化學揮發物,以及季節變化如太熱流汗造成肌膚刺激、冬天太乾燥等,都會讓病症變得嚴重。
誤用偏方,讓症狀越嚴重
楊翔宇表示,門診最怕民眾用「偏方」治療,或者是長期自行購物藥物如擦拭類固醇,由於不了解藥物的強度與不同部位、使用時間長短的狀態,反而導致肌膚更脆弱讓病情失去控制,有3~4成患者都是因為亂擦藥沒有效之後才來門診求助。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從外用、內服、光照等治療方式有十幾種,楊翔宇醫師強調,一定要到門診確切檢視病症的狀態以及了解病史,才能做最適合個人的治療安排;民眾也不要有迷思認為吃藥一定不好,在症狀改善與個人身體的衡量之下,都能夠與醫師做最好的溝通來安排治療。
日常保養5大招,降低發作頻率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遵守醫囑用藥,更重要的還有日常生活的保養,楊翔宇醫師提供幾招保養之道,讓病患在治療期間也能事半功倍:
1.肌膚保養:肌膚保濕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無添加香料或酒精的乳液,每天都不能間斷擦拭,避免使用肥皂(肥皂鹼性與弱酸性肌膚有衝突,會傷害肌膚屏障)
2.日常作息:維持良好作息,尤其睡眠一定要充足,心理壓力不要太大。
3.衣物選擇:避免毛料衣物接觸肌膚,如果冬天太冷貼身衣物要選擇純棉來隔絕,夏天可以選擇絲質衣物。
4.飲食指南:避免過度辛辣刺激物、酒類,太油、太甜也建議避開,多觀察什麼食物會造成過敏。
5.生活環境:一般人都會認為空氣清淨機很重要,但除濕也是重點,黴菌、塵蟎過敏原主要都是因為濕度高而快速繁殖,所以除濕機一定必備。
楊翔宇醫師也強調,儘管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但仍舊可以透過良好的治療與日常保養與之共存,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搔癢難耐不止,嚴重會影響到專注力與睡眠品質,更要儘早治療,以利後續學習發展,避免影響未來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0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