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台灣到處都是美食陷阱!」漢堡、薯條、甜點人人愛,上演愛恨相殺、脂肪糾纏不清的戲碼。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就屬過重或肥胖,應及早控制體重。
而對於肥胖最常見的原因:「不忌口」與「壓力進食」族群,現也有最新藥物能降低食慾與飢餓感,大噸位的肥胖者也能以減重手術配合行為改善,甩開肥胖!
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
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
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
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
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
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
1. 飲食運動
「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
2. 減重手術
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
3. 藥物治療
「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
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
(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
(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
(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
(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
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
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
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
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
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
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0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戒不掉的甜點米飯 恐是「糖上癮」
「請問醫師,我年紀輕輕才30多歲,健檢紅單就算了,怎麼會檢驗出糖尿病初期呢?」-微胖女孩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
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
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
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
體重降不下來 三高又泡芙身材?
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
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
1. 飲食運動
「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
2. 減重手術
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
3. 藥物治療
「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
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
(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
(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
(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
(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
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
網路迷思多 精準治療甩開肥胖
Q:動手術或吃藥可以消除內臟脂肪嗎?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
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
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
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
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0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