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自10月起不斷延燒,林口長庚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洪上凱在衝突爆發前就已在當地執行無國界醫師任務,因此意外被捲入戰火中,南遷撤離的過程中、幾乎忘了在台灣正常生活的模樣,在沒水沒電的安全區,只能靠著斷通訊的手機、讀著親友傳來的訊息回憶。但他也說,不後悔參與人道救援行動,也希望各界持續關注加薩的困境。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於今(2023)年10月7日凌晨自加薩地區向以色列發動火箭攻擊,發射約100枚火箭,此後戰事一路延續至今、雙方熱兵器交鋒不斷,近期以色列仍持續對加薩發動攻擊,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更指出,一系列衝突已經導致當地最大的醫院停止運作。
📍戰前加薩「歲月靜好」
洪上凱在戰事發生前的7月前往加薩地區,在當地執行人道救援工作,開始人生第一次無國界醫生的任務,於加薩北部、靠近圍牆的印尼醫院服務,進行急診檢傷系統建置、協助優化治療流程等工作。
他回憶,加薩在戰前雖被稱為「最大的露天監獄」,很少有人能離開這個區域,但至少裡頭的230萬人還在試著讓生活過得好一點,甚至還可以用「歲月靜好」形容,那裡沒有電影院之類的設施,在衝突爆發前,當地的同事曾帶他去海邊看夕陽,而這已經是當地唯一的娛樂了。
📍10月7日飛彈過境
但10月7日凌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攻擊。洪上凱說,他至今還能清楚回憶當時的情景,那個週末他甚至還在宿舍睡覺,因為在加薩待了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不時有火箭彈試射的聲音,但那天火箭彈的聲音一發接著一發,他出了房間、找到專案總管,當時她看著從天際劃過的飛彈、告訴他「這是戰爭。」
洪上凱說,那天空襲後6小時左右,外國人被迫在安全室聚集,沒水、沒電,一片漆黑,除了等待空襲到來以外,什麼都做不了,團隊的專案總管已經從事無國界醫生工作25年、是個非常強壯的女性,但她透過衛星電話聯繫、描述情況時,聲音仍然是顫抖的。
此後情況急轉直下,無國界醫生的團隊在戰火下被迫不斷南遷撤離。洪上凱表示,飛彈離團隊最近的時候只有70公尺、炸毀了當地的清真寺,但不論遭受什麼樣的困境,即使是在自保也有困難的情況下,但每天無國界醫生的會議先問的一定都是,「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靠親友訊息回憶日常
不過,洪上凱也坦言,在被困在戰爭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空襲,手機通訊斷斷續續,但每次接上網路,親友關心的訊息、無數通未接來電如雪花般不斷湧入,問他「平安嗎」、「還好嗎」,看著訊息成為支持他的重要依靠,「當你被困在戰爭中、已經無法回想起原本生活的模樣時,這些訊息就像是漂浮的稻草那樣。」
洪上凱與所屬的無國界醫生團隊最終通過拉法關口離開加薩,他說,當時20多位無國界醫師要通過關口時,群眾開始躁動、有媽媽試著把懷裡的孩子交到成員手上,「她們知道自己不可能離開,但她們在想,有沒有可能,你可以帶孩子離開這個戰火發生的情況」,一切都失序了、也看到很多極端的人性。
📍醫喊「我不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得知有戰爭後奔赴前線。」團隊在11月1日抵達埃及、洪上凱也返回台灣,原本6個月的無國界醫生任務戛然而止,而另一組17人的無國界醫生團隊正在邊界等待進入加薩救援的機會。
洪上凱說,他的任務提早結束,當時一位有3個孩子的媽媽告訴他,她最害怕的是被遺忘,所以回到台灣後,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大家繼續關注加薩的困境,而台灣在到院前救護、災難醫學已經做了很多,但怎麼讓民眾理解、提高政府重視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
此外,洪上凱說,回到台灣後,他還是多少受到那段戰爭經歷的影響,看到加薩的新聞會感到有些恍惚、要提醒自己已經回到台灣,聽到廂型車門打開、類似火箭彈飛過的聲音時會感到緊張,但他不後悔參與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他到加薩後學了一點阿拉伯文、以後也會繼續學習下去,雖然無法保證未來會不會再去加薩,但也希望繼續參與無國界醫生的行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戰前加薩「歲月靜好」
洪上凱在戰事發生前的7月前往加薩地區,在當地執行人道救援工作,開始人生第一次無國界醫生的任務,於加薩北部、靠近圍牆的印尼醫院服務,進行急診檢傷系統建置、協助優化治療流程等工作。
他回憶,加薩在戰前雖被稱為「最大的露天監獄」,很少有人能離開這個區域,但至少裡頭的230萬人還在試著讓生活過得好一點,甚至還可以用「歲月靜好」形容,那裡沒有電影院之類的設施,在衝突爆發前,當地的同事曾帶他去海邊看夕陽,而這已經是當地唯一的娛樂了。
📍10月7日飛彈過境
但10月7日凌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攻擊。洪上凱說,他至今還能清楚回憶當時的情景,那個週末他甚至還在宿舍睡覺,因為在加薩待了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不時有火箭彈試射的聲音,但那天火箭彈的聲音一發接著一發,他出了房間、找到專案總管,當時她看著從天際劃過的飛彈、告訴他「這是戰爭。」
洪上凱說,那天空襲後6小時左右,外國人被迫在安全室聚集,沒水、沒電,一片漆黑,除了等待空襲到來以外,什麼都做不了,團隊的專案總管已經從事無國界醫生工作25年、是個非常強壯的女性,但她透過衛星電話聯繫、描述情況時,聲音仍然是顫抖的。
此後情況急轉直下,無國界醫生的團隊在戰火下被迫不斷南遷撤離。洪上凱表示,飛彈離團隊最近的時候只有70公尺、炸毀了當地的清真寺,但不論遭受什麼樣的困境,即使是在自保也有困難的情況下,但每天無國界醫生的會議先問的一定都是,「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靠親友訊息回憶日常
不過,洪上凱也坦言,在被困在戰爭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空襲,手機通訊斷斷續續,但每次接上網路,親友關心的訊息、無數通未接來電如雪花般不斷湧入,問他「平安嗎」、「還好嗎」,看著訊息成為支持他的重要依靠,「當你被困在戰爭中、已經無法回想起原本生活的模樣時,這些訊息就像是漂浮的稻草那樣。」
洪上凱與所屬的無國界醫生團隊最終通過拉法關口離開加薩,他說,當時20多位無國界醫師要通過關口時,群眾開始躁動、有媽媽試著把懷裡的孩子交到成員手上,「她們知道自己不可能離開,但她們在想,有沒有可能,你可以帶孩子離開這個戰火發生的情況」,一切都失序了、也看到很多極端的人性。
📍醫喊「我不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得知有戰爭後奔赴前線。」團隊在11月1日抵達埃及、洪上凱也返回台灣,原本6個月的無國界醫生任務戛然而止,而另一組17人的無國界醫生團隊正在邊界等待進入加薩救援的機會。
洪上凱說,他的任務提早結束,當時一位有3個孩子的媽媽告訴他,她最害怕的是被遺忘,所以回到台灣後,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大家繼續關注加薩的困境,而台灣在到院前救護、災難醫學已經做了很多,但怎麼讓民眾理解、提高政府重視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
此外,洪上凱說,回到台灣後,他還是多少受到那段戰爭經歷的影響,看到加薩的新聞會感到有些恍惚、要提醒自己已經回到台灣,聽到廂型車門打開、類似火箭彈飛過的聲音時會感到緊張,但他不後悔參與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他到加薩後學了一點阿拉伯文、以後也會繼續學習下去,雖然無法保證未來會不會再去加薩,但也希望繼續參與無國界醫生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