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剩2個月,為了避免又被視為「仇中」政黨,民進黨最近陸續拋出開放陸團、陸生納保政策,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宣布,陸生將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上路時間點可能在明年9月。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宣布,開放陸團明年3月應該會有好消息。但讓人不解的是,若真的想釋出善意,這兩項政策不需修法,為什麼都還要等到明年?而陸配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可參政,陸委會卻又硬是要套用《國籍法》,剝奪陸配參政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充滿矛盾。
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早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就開始推動,但民進黨質疑公平性、健保財務問題等,反對到底,民進黨立委吳秉叡也曾提修法,卻被黨內圍剿、還被當時的黨主席蘇貞昌訓斥,最後撤案;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總統蔡英文考量公平性,要讓陸生、僑外生全部改成全額付費,但最後又不了了之。這次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喊話,衛福部雖然又動了起來,但最快也要再等10個月後。
再來是開放陸客與陸團,目前方民眾已可到中國自由行,但因疫情禁令未解,目前還沒旅行社組團赴中國;陸委會希望能夠「對等」開放,呼籲中國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但因中國未回應,陸委會也不願解禁。近日因旅遊界不滿,因此傳出無論中國是否開放,台灣最晚3月1日就會自主開放。但同樣地,明明是可以立即兌現的支票,政府還是要等到民年選後。
至於陸配徐春鶯能否當不分區立委,陸委會搬出《國籍法》,認為陸配事雙重國籍,必須先放棄中國國籍才能當立委。但《國籍法》第二條明定,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就有中華民國國籍,第九條也明訂,因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之事由,致無法取得喪失原有國籍證明,外國人免提出喪失原有國籍證明。
就算是針對外國人,法律仍有例外狀況,而陸配在現行法律定義中,並不算是「外國人」,陸配要返回中國國籍,實務上也不可能,陸委會卻硬要從嚴解釋,認為現在所有38萬陸配都還存有二心,不願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因此不得參政,這樣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
從民進黨近日的這些政策方向,可以明顯看出,願意開放陸生納保,是因為陸生人數不多,略施小惠就能撕掉「逢中必反」,開放接帶旅行團赴中國、或是接待陸客,則是因為旅遊界生計受損引發不滿,希望能爭取旅行業的支持。但這兩項都還僅止於口惠利多,民進黨還在看風向,若深綠反彈,選後也可以隨時喊卡。
至於真正會衝擊政權的陸配從政,民進黨就把紅線畫死,可以讓陸配參選,但當選後也不能就職,即使這樣的政策明顯是對陸配的歧視,也堅持到底。民進黨一方面想靠區分台灣與中國「兩國」賺選舉紅利,一方面又擔心過度開放兩岸政策會影響國安,於是各部會政策立場各異,難以自圓其說。
陸配、陸客、陸生,在現行的法令下,都依《兩岸條例》規範,依法行政即可,但如果民進黨認為陸配、陸客、陸生都是外國人,應正名中配、中客、中生,那就與其他國家的國民無異,也不需要有特殊規範,《兩岸條例》可以廢除,陸委會也可以改名中國委員會,甚至直接併入外交部,根本也沒有存在必要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是開放陸客與陸團,目前方民眾已可到中國自由行,但因疫情禁令未解,目前還沒旅行社組團赴中國;陸委會希望能夠「對等」開放,呼籲中國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但因中國未回應,陸委會也不願解禁。近日因旅遊界不滿,因此傳出無論中國是否開放,台灣最晚3月1日就會自主開放。但同樣地,明明是可以立即兌現的支票,政府還是要等到民年選後。
至於陸配徐春鶯能否當不分區立委,陸委會搬出《國籍法》,認為陸配事雙重國籍,必須先放棄中國國籍才能當立委。但《國籍法》第二條明定,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就有中華民國國籍,第九條也明訂,因非可歸責於當事人之事由,致無法取得喪失原有國籍證明,外國人免提出喪失原有國籍證明。
就算是針對外國人,法律仍有例外狀況,而陸配在現行法律定義中,並不算是「外國人」,陸配要返回中國國籍,實務上也不可能,陸委會卻硬要從嚴解釋,認為現在所有38萬陸配都還存有二心,不願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因此不得參政,這樣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
從民進黨近日的這些政策方向,可以明顯看出,願意開放陸生納保,是因為陸生人數不多,略施小惠就能撕掉「逢中必反」,開放接帶旅行團赴中國、或是接待陸客,則是因為旅遊界生計受損引發不滿,希望能爭取旅行業的支持。但這兩項都還僅止於口惠利多,民進黨還在看風向,若深綠反彈,選後也可以隨時喊卡。
至於真正會衝擊政權的陸配從政,民進黨就把紅線畫死,可以讓陸配參選,但當選後也不能就職,即使這樣的政策明顯是對陸配的歧視,也堅持到底。民進黨一方面想靠區分台灣與中國「兩國」賺選舉紅利,一方面又擔心過度開放兩岸政策會影響國安,於是各部會政策立場各異,難以自圓其說。
陸配、陸客、陸生,在現行的法令下,都依《兩岸條例》規範,依法行政即可,但如果民進黨認為陸配、陸客、陸生都是外國人,應正名中配、中客、中生,那就與其他國家的國民無異,也不需要有特殊規範,《兩岸條例》可以廢除,陸委會也可以改名中國委員會,甚至直接併入外交部,根本也沒有存在必要了。
更多「2024大選」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