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萬6,829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且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的族群。因此,衛福部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大腸癌篩檢服務,希望民眾能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異狀,並進一步診斷、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許多人在做糞便潛血篩檢,發現結果為陽性後,便覺得之後再做一次如果是陰性就代表沒事。不過,國健署癌症防治組表示,這是錯誤觀念,如果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應該是要做大腸鏡檢查,而非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篩檢陽性應做大腸鏡 國健署曝關鍵原因

由於大腸癌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並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因此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來了解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以早期發現疑似大腸癌的個案。

不過,國健署癌症防治組指出,當糞便因為摩擦腫瘤或息肉,導致間歇性出血並混入其中時,事實上糞便不會每處都沾有微量血液,因此民眾第一次篩檢結果為陽性後,不應該再做一次糞便潛血,建議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做確診。

篩檢陽性逾6個月未做大腸鏡 罹癌風險增30%

國健署建議,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應在6個月內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因為根據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1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則增加2.8倍。

因此,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應儘早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及早治療預後也較佳。根據國健署資料分析顯示,第0期、第1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均超過9成,而第4期5年存活率則未達2成,這也顯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目前,50-74歲民眾,可每2年免費做1次大腸癌篩檢。國健署呼籲,符合篩檢資格但尚未做篩檢的民眾,應盡速撥空進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無侵入性且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只需攜帶健保卡就近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在家使用採便棒刮取檢體送回即可等待篩檢結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7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