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腦庫(台大醫學院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今(5)日正式成立,台大醫學院教授謝松蒼表示,腦庫是搜集捐贈者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藥物之用,也是國家研究立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腦庫,並多有政府經費支持。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承諾,往後會採取每年撥款的方式提供支援,並可透過科技計畫等管道給予更多協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松蒼表示,以往台灣沒有自己的腦庫,需要進行人類腦組織研究時,往往必須向美國等其他有腦庫的國家申請,拿到的組織也非常有限,再加以台灣人與其他區域人群的基因型、疾病樣態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有不少是「台灣自己的腦庫,才能回答我們自己的問題」,建立獨屬於台灣腦庫有其必要性。

謝松蒼舉例,台灣人在不少疾病上有特殊的基因型表現,比如類澱粉神經病變、威爾森氏病、小血管病等,且腦庫也是精準醫學的重要部分,據統計,往生後的病理診斷與生前的臨床診斷,有大約40%的個案是不一致、有出入的,捐腦後得到正確診斷,是利他也利己的作為。

然而,謝松蒼表示,早年台灣礙於《解剖屍體條例》等相關規範,有6小時的空窗不能進行解剖,但腦部的神經細胞、蛋白等經過這段時間的等待,可能都已經開始出現異常、無法作為研究之用,故衛福部時任醫事司長的石崇良在2019年做出行政解釋,允許及時截剖腦部、並建立生物資料庫。

而後台灣腦庫相關設施於3年的建制後,終於在2023年取得核可,謝松蒼表示,台灣腦庫是個大愛的計畫,起源於罕見疾病病友們的心願,曾有位病人每次回診都會告訴他、深怕他忘記,「我走了,但我希望我的腦神經組織可以留下來,提供醫學研究,開發新的治療」。

謝松蒼說,腦庫是為了研發藥物而存在的,也是國家研究力的象徵之一,其他國家如美國,都有政府每年固定撥款支持,希望台灣也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協助腦庫的運作、提供更多研究之用,以利後續藥廠研發新藥,造福病友。

對此薛瑞元表示,腦庫作為台灣研究的重要機構,政府一定會提供支持,除了每年撥款補助外,也可以由研究人員提出相關科技計畫,經審核確認其意義後,也可以透過科技計畫的管道,提供相關經費支持。

此外,行政院副院長陳建仁今日也出席台灣腦庫揭牌儀式,薛瑞元於致詞時表示,這些經費都要從科技預算支出,希望陳幫忙,讓國科會、主計總處高抬貴手,希望預算審查時可以了解台灣腦庫的重要性,讓預算進入立法院,屆時也希望立法委員們多多幫忙,讓台灣腦庫可以維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