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膨、升息的大環境氛圍下,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激增。為了洞悉不同世代的理財痛點與退休準備需求,有銀行業者與雜誌進行「2023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觀察到有5大現象,像是ETF接受到激增、退休後願意繼續工作以及以領息創造退休金流等。調查顯示,物價上漲有感,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感到「入不敷出」,衝擊75%的人湧現退休金不足的焦慮。不過,焦慮中也存在樂觀希望。為了避免未來消費力減弱,民眾也積極開拓財源,整體已在進行理財規劃的比例明顯攀升,首次突破八成,來到83%的歷史新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信託銀行與《遠見》合作進行「2023臺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針對全台縣市1200名30歲以上民眾,於2023年8月25日到9月2日進行網路抽樣調查。過去一年,民眾歷經通膨帶動物價走高與升息促使房貸壓力增加等多重挑戰,讓許多人在投資與理財規劃的心態上發生變化,從調查中發現五大理財現象:

現象一:通膨吃掉退休準備

在通膨、升息雙重夾擊下,約有三成的人表示「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整體理財規劃」,每四個人中也有一人明顯出現「入不敷出」的感受,其中又以30、40世代感受最深;而民眾最擔憂的是清楚意識到「通膨吃掉退休準備」(65%)的事實。

現象二:不知該如何進行整體理財規劃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期間,股債處於相對高檔,即使債市僅在近一年出現疲態,如此波動起伏的投資市場,更讓民眾的整體投資獲利並不理想。近三成民眾表示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整體的財務規劃,更因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提高,讓民眾對未來的投資報酬率預期更為保守。

現象三:ETF接受度激增

隨著大環境加速變化,ETF成為股票與儲蓄定存之後,第三個主要投資管道,尤其在30、40、50世代更為明顯。也反映了民眾認為投資市場日趨難以掌握的心態,愈來愈偏愛能分散投資標的的工具,來避免人為操作或押注單一個股、企業的風險。

現象四:退休後願意繼續工作

通膨導致影響金錢購買力變薄的現況,讓民眾對未來感到更不安,75%擔憂退休金不足,願意為此提前做準備。過去,民眾進行的前三大理財規劃項目中,醫療規劃往往獨占鰲頭,今年則由退休規劃以58%居冠、其次為財富累積(55%)、醫療規劃(50%)。在退休金流來源部分,有七成民眾將「投資收入」視為退休後主要的金流來源,希望以此為後盾,創造餘裕來支援退休生活;選擇願意「退休後繼續工作」的比例攀高,首度突破4成,其中又以30世代、40世代最多。

現象五:以領息創造退休金流

如何提振退休信心?超過5成的民眾選擇「擁有穩定現金流」,因此包括「領股息」(73%)、「領年金/利息」(61%)、「領基金配息」(40%)等成為民眾最愛的投資收入方式,另有約五成則採取透過賺取「買賣利差」方式來創造退休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