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0月)被稱為「藍白合」關鍵月,光是民眾黨、國民黨在這個月中,就已經兩度大動作進行會談,分別為「藍白合會前會」、「政黨協商」,兩黨釋出善意,盼實現六成下架民進黨的民意,然而,當藍白合談判進入深水區,彼此間的顧忌猜疑被迫搬上檯面,儘管藍白合會前會達成「辯論」共識,不過最終因為如何產生最強總統候選人方式無共識,無疾而終,而本次政黨協商,雖然達成四點結論,不過最關鍵的「總統候選人」如何產生,也未有明朗態勢,《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兩場會議結論,提供給讀者檢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0月4日 藍白合會前會

「藍白合會前會」是「二對二」幕僚會議,國民黨由侯競辦執行長金溥聰與祕書長黃健庭主談,民眾黨主談人則是柯辦總幹事黃珊珊與辦公室主任周榆修。

1. 產生在野最強候選人方式:民眾黨主張全民調、國民黨主張民主初選,最終無共識。
2. 公開辯論方式:雙方皆同意,在確認前項「在野最強候選人產生方式」後,參加由電視台主辦三場辯論會。
3. 時程:民眾黨主張10月31日前、國民黨則說在11月5日至11月10日間完成前二項工作。
4. 柯文哲七大主張:國民黨對「凍結考監兩院」、「閣員經立院聽證同意後任命」、「接受立院各黨團質詢監督」有現行法律疑慮,其餘皆讚成其主張。
5. 侯友宜針對政治體制改革四大主張:民眾黨除了對「成立新的特偵組」這項有所保留外,其餘皆同意侯友宜主張。
6. 在野力量合作方案:雙方同意合作推動國會席次極大化,未來國會黨團就議題合作,以民眾福祉為依歸,雙方同意如合作取得執政權後,組成聯合內閣。

10月30日 政黨協商

藍白合首場政黨協商,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共同協商,並由國民黨副秘書長江俊霆、柯文哲競辦主任周榆修與會。

第一、共同進行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避免一黨獨大、贏者全拿的民主獨裁,更進一步深化民主。

第二、對於未來發展的共識。在兩岸方面,恢復台海和平與穩定,並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對等、尊嚴、友善的原則下重啟兩岸對話,持續推動交流。能源方面則共同主張「環境永續」、「國家安全」、「人民健康」、及「有序轉型」、堅守「財政紀律」等原則目標。

第三、在現行的憲政體制下,國會的功能可再一步強化。總統應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聽取立院黨團建言後,再補充報告,行政院長應獲得立法院多數支持,重要部會首長應赴立法院聽證報告,18歲公民權配合未來修憲,其他重大改革議題,待召開國是會議繼續討論。

第四、兩黨同意於2024大選共同努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在立委席次上,雙方相互支援、將席次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