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陳校長,這是您的遺體捐贈同意卡,0001號,您是我們清華大學第一位捐贈大體老師的同意者,麻煩把這個卡片放在健保卡的旁邊。」專訪這天,正好碰上勸募中心人員轉交遺體捐贈同意卡給清大前校長賀陳弘,這位大學校長不簡單,任內8年不但辦醫院、設立醫學系,還「身體力行」、選擇身後繼續當老師,不禁令人好奇,是什麼讓他堅持清大要拓展醫學領域?
賀陳弘去年剛卸任清大校長一職,目前是動力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任職校長8年期間,致力推動醫學教育、為清大爭取自己的大學附設醫院,在獲得桃園校地無償撥用同意,2019年與桃園市政府簽訂合作意向書後,以委外經營的BOT方案來設置醫院,預計明年動工,2028年完工啟用。
另外,他也為了培育醫學人才,想方設法突破醫學系員額上限,最後在2021年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學士後醫學系」,透過衛福部解禁公費生名額解套,並積極奔走,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支應後醫系成立所需的經費,使清大得以斥資逾1億元打造解剖教學研究中心。
賀陳弘甚至在去年11月解剖中心啟用時,當場簽下清大第一張大體捐贈同意書,成為編號0001號捐贈者,允諾身後無條件捐贈大體作為清大醫學教學與研究之用,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力挺」自己任內的決策,毫無保留的支持清大醫學教育,實踐「生死都是清華人」的大愛精神。
從小體弱多病、從鬼門關救回兒子 賀陳弘感念醫學
談到為何對醫學教育特別執著,賀陳弘一開始笑著分享,自己從小就是個體弱多病的人,媽媽說他有週期性的腸胃炎,經常進出醫院最後家人甚至跟小兒科醫師變成好朋友,緊接著他神情肅穆的提到,自己成家以後,生了小孩,兒子也在小時候經歷一場大病,醫護人員把他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當時深刻理解到醫護人員的辛苦、對病患的照顧,也格外感念醫學,因此,對醫學教育一直抱持著回饋的心情。
要成為醫師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人體解剖學是醫學訓練中最基礎且重要課程,但華人社會要勸募大體十分不易,民間習俗多有人死後要保留全屍的觀念,對於要捐贈大體不會感到害怕或忌諱嗎?
「人生如水上行舟,終有捨舟登岸的一天;這艘小船不必就此廢棄,能交由後人得之再用,對此身軀也是一份愛惜之意。」身材不算高大的賀陳弘站在清大解剖中心前,態度豁達的說著,當初設立後醫系時,遭受許多質疑與批評,其中一項就是國內醫學院面臨大體老師荒,新設醫學系又要去哪裡找?當時他就起心動念要捐贈大體。
「我的專長沒辦法給醫學生上課,但後來發現大體也是一種老師。」賀陳弘僅猶豫了1秒鐘,就做出了大多數人認為艱難的決定,孩子們都很支持,太太雖有不捨、一度很猶豫,最後也選擇支持。
賀陳弘的決定,為清大的醫學教育打了一劑強心針,學生們得知這名前校長,不僅籌措經費、一手打造後醫系,還因為看到大體老師的匱乏,願意捐出大體,都對他多了幾分敬重與感謝,而他的善念也帶來更多的響應。
清大大體老師勸募中心說,自從去年新聞報導賀陳弘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許多人備受感動與啟發,勸募中心電話接不完,這段時間,在賀陳弘的拋磚引玉下,有至少31位民眾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
前職員:賀陳弘是她見過最有風骨的智者
曾在賀陳弘身邊任職6年的職員提到,賀陳弘是她見過最有風骨、最豁達的智者,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能夠心平氣和,且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記得有一次同仁臨時請他錄一段影音,他非但沒有生氣,還在沒有大字報的狀況下,僅用了5分鐘,就背出600字的稿子,面對鏡頭一次OK;而且滿腹經綸,聊天或演講時,三不五時就會來一句《論語》、《孟子》、范仲淹有云、麥克阿瑟說等等,甚至有次中秋節,還用英文對著外國人吟誦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說是「一肚子的墨水」。
此外,賀陳弘非常孝順,多年前就把母親接來新竹照顧,每天一到傍晚6點就準時下班、沒有應酬,只為了回家陪伴90歲的母親吃飯。職員分享,這6年來近距離觀察到,賀陳弘是個表裡如一、溫良恭儉讓的人,自己的校長座車是從前任校長接手,共開了16年還捨不得報廢,等到快卸任,為了新校長才去買新車,甚至募了一個講座,想幫新任校長加薪,就是要讓清大在爭取人才上多一些優勢,選出真正能為清大開創新局的校長,如此的淡泊名利、全然不為自己。
猶記得,專訪這天,換了4、5個場景拍攝,大約花了2、3個小時,賀陳弘在烈日之下,帶著記者逛梅園、聊自己種的梅樹,沒有半句怨言,到了大樓要搭乘電梯時,總是率先幫忙按電梯,最後一個進去,甚至一度想幫忙拿攝影器材,在拍攝過程中,也時不時關心攝影記者是否跟得上、扛機器要不要休息一下等等,完全沒有位居高位的傲氣,著實非常謙遜、平易近人,如同一名關愛我們的師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他也為了培育醫學人才,想方設法突破醫學系員額上限,最後在2021年獲教育部核准設立「學士後醫學系」,透過衛福部解禁公費生名額解套,並積極奔走,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支應後醫系成立所需的經費,使清大得以斥資逾1億元打造解剖教學研究中心。
賀陳弘甚至在去年11月解剖中心啟用時,當場簽下清大第一張大體捐贈同意書,成為編號0001號捐贈者,允諾身後無條件捐贈大體作為清大醫學教學與研究之用,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力挺」自己任內的決策,毫無保留的支持清大醫學教育,實踐「生死都是清華人」的大愛精神。
從小體弱多病、從鬼門關救回兒子 賀陳弘感念醫學
談到為何對醫學教育特別執著,賀陳弘一開始笑著分享,自己從小就是個體弱多病的人,媽媽說他有週期性的腸胃炎,經常進出醫院最後家人甚至跟小兒科醫師變成好朋友,緊接著他神情肅穆的提到,自己成家以後,生了小孩,兒子也在小時候經歷一場大病,醫護人員把他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當時深刻理解到醫護人員的辛苦、對病患的照顧,也格外感念醫學,因此,對醫學教育一直抱持著回饋的心情。
要成為醫師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人體解剖學是醫學訓練中最基礎且重要課程,但華人社會要勸募大體十分不易,民間習俗多有人死後要保留全屍的觀念,對於要捐贈大體不會感到害怕或忌諱嗎?
「人生如水上行舟,終有捨舟登岸的一天;這艘小船不必就此廢棄,能交由後人得之再用,對此身軀也是一份愛惜之意。」身材不算高大的賀陳弘站在清大解剖中心前,態度豁達的說著,當初設立後醫系時,遭受許多質疑與批評,其中一項就是國內醫學院面臨大體老師荒,新設醫學系又要去哪裡找?當時他就起心動念要捐贈大體。
「我的專長沒辦法給醫學生上課,但後來發現大體也是一種老師。」賀陳弘僅猶豫了1秒鐘,就做出了大多數人認為艱難的決定,孩子們都很支持,太太雖有不捨、一度很猶豫,最後也選擇支持。
賀陳弘的決定,為清大的醫學教育打了一劑強心針,學生們得知這名前校長,不僅籌措經費、一手打造後醫系,還因為看到大體老師的匱乏,願意捐出大體,都對他多了幾分敬重與感謝,而他的善念也帶來更多的響應。
清大大體老師勸募中心說,自從去年新聞報導賀陳弘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許多人備受感動與啟發,勸募中心電話接不完,這段時間,在賀陳弘的拋磚引玉下,有至少31位民眾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
前職員:賀陳弘是她見過最有風骨的智者
曾在賀陳弘身邊任職6年的職員提到,賀陳弘是她見過最有風骨、最豁達的智者,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能夠心平氣和,且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記得有一次同仁臨時請他錄一段影音,他非但沒有生氣,還在沒有大字報的狀況下,僅用了5分鐘,就背出600字的稿子,面對鏡頭一次OK;而且滿腹經綸,聊天或演講時,三不五時就會來一句《論語》、《孟子》、范仲淹有云、麥克阿瑟說等等,甚至有次中秋節,還用英文對著外國人吟誦與月亮有關的詩,可說是「一肚子的墨水」。
此外,賀陳弘非常孝順,多年前就把母親接來新竹照顧,每天一到傍晚6點就準時下班、沒有應酬,只為了回家陪伴90歲的母親吃飯。職員分享,這6年來近距離觀察到,賀陳弘是個表裡如一、溫良恭儉讓的人,自己的校長座車是從前任校長接手,共開了16年還捨不得報廢,等到快卸任,為了新校長才去買新車,甚至募了一個講座,想幫新任校長加薪,就是要讓清大在爭取人才上多一些優勢,選出真正能為清大開創新局的校長,如此的淡泊名利、全然不為自己。
猶記得,專訪這天,換了4、5個場景拍攝,大約花了2、3個小時,賀陳弘在烈日之下,帶著記者逛梅園、聊自己種的梅樹,沒有半句怨言,到了大樓要搭乘電梯時,總是率先幫忙按電梯,最後一個進去,甚至一度想幫忙拿攝影器材,在拍攝過程中,也時不時關心攝影記者是否跟得上、扛機器要不要休息一下等等,完全沒有位居高位的傲氣,著實非常謙遜、平易近人,如同一名關愛我們的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