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27日突然傳出在上海因心臟病猝死,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焦點,除了真實死因以外,有外媒分析,身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把手、自由市場經濟的支持者,儘管李克強在習近平頻頻出手干預、新冠疫情期間仍艱難尋求平衡,但處處遭到掣肘,現在隨著他過世,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之路恐蒙上陰影。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受訪時表示,習近平2020年提出以國內消費、市場和企業作為中國成長驅動力的「內循環」,國進民退之下,中國經濟走向更趨保守和封閉,但李克強還是堅持本位,嘗試提出一些較大膽的政策,在一片悲觀聲浪中,讓外界還能看見改革開放的一線光亮,這也是李克強的特色之一,敢於講實話,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建甫則認為,李克強的經濟政策講究務實穩健,在他任內,中國經濟增長力道維持多年的強勁,中國國力也隨之向外投射。在「習李共治」的第1個任期,習近平仍會稍微尊重李克強領導下的國務院,但到了第2個任期後期,「習核心」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接手主導經濟政策,國務院淪為「聽令執行」機構。
陳建甫並指出,在習近平的強勢治理下,國進民退漸顯,李克強越來越難發揮,雖然一度發展「地攤經濟」,鼓勵庶民消費的經濟模式也受到民眾支持,但很快又在內部掣肘的情況下無疾而終。現在,李克強經濟學已落幕,中國由習近平一手主權,擬定經濟政策的幕僚也全換上習家班人馬,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恐怕也容不下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強的個人意志。
《日經亞洲》也報導,隨著習近平擴大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李克強的去世也提醒人們,中共內部「親市場改革派」的勢力正在衰落,北京對經濟和企業進行一連串整肅與監管,削減了部分產業的成長力以及就業機會,不少公司都在裁員,年輕人找工作也變得更加困難。
報導並引述日本NLI研究所研究員Yusuke Miura分析,認為私營企業和家庭對政府監管的擔憂將產生寒蟬效應,加上中國人口迅速老化等其他挑戰,政府對這些結構性問題反應緩慢,可能會進一步加深民間焦慮情緒,直言習近平雖然講究所謂的「共享繁榮」,想藉由收入再分配來達到共同富裕,但政府的過度干預,最終可能只會破壞經濟的成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建甫則認為,李克強的經濟政策講究務實穩健,在他任內,中國經濟增長力道維持多年的強勁,中國國力也隨之向外投射。在「習李共治」的第1個任期,習近平仍會稍微尊重李克強領導下的國務院,但到了第2個任期後期,「習核心」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接手主導經濟政策,國務院淪為「聽令執行」機構。
陳建甫並指出,在習近平的強勢治理下,國進民退漸顯,李克強越來越難發揮,雖然一度發展「地攤經濟」,鼓勵庶民消費的經濟模式也受到民眾支持,但很快又在內部掣肘的情況下無疾而終。現在,李克強經濟學已落幕,中國由習近平一手主權,擬定經濟政策的幕僚也全換上習家班人馬,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恐怕也容不下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強的個人意志。
《日經亞洲》也報導,隨著習近平擴大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李克強的去世也提醒人們,中共內部「親市場改革派」的勢力正在衰落,北京對經濟和企業進行一連串整肅與監管,削減了部分產業的成長力以及就業機會,不少公司都在裁員,年輕人找工作也變得更加困難。
報導並引述日本NLI研究所研究員Yusuke Miura分析,認為私營企業和家庭對政府監管的擔憂將產生寒蟬效應,加上中國人口迅速老化等其他挑戰,政府對這些結構性問題反應緩慢,可能會進一步加深民間焦慮情緒,直言習近平雖然講究所謂的「共享繁榮」,想藉由收入再分配來達到共同富裕,但政府的過度干預,最終可能只會破壞經濟的成長。
更多「李克強猝逝」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