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將從11月1日起針對0到3歲的兒童全面執行,孩子一出生就會配一位「專責醫師」,一路追蹤孩子的成長與預防保健。對於相關政策,小兒科醫師直言,這是立意良善的政策,但配套糟糕,一個個案一年僅給予500元獎勵金,並無助於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小兒科醫師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今(24)日宣布,自今(2023)年11月1日起,將所有新生兒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小兒科醫師缺工困境並非加薪就能解決,若不採取對策,很短時間內台灣的小兒科醫療照顧能量就會崩潰,屆時孩子即使生病,也找不到醫師,「優化兒童醫療照顧計畫」是整體性的對策。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則指出,「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自2020年起試辦至今,11月1日起擴大實施,規劃提供參與的小兒科醫師「每位個案1年500元的獎勵金」,並另有其他如疫苗接種、健康檢查等既有補助,目前推估每位醫師可能會照顧300位個案。

對於衛福部相關措施,開業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直言,「這個政策是很好的政策,每個幼童都該給一個小兒科醫師作為家庭醫師,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是這是很糟糕的配套」。

林應然解釋,醫師每看一個病人,診察費用就差不多快500塊了,而幼兒專責醫師照顧孩子一整年,家長有問題就回答、要叫家長帶孩子回來打預防針、做健康檢查,還有其他關懷工作,一年卻只給500塊,「這樣的費用能對小兒科有什麼幫忙?」

因此,林應然強調,這樣的政策雖然立意良善,但無疑是讓小兒科缺人的困境「雪上加霜」,醫學生並不會因為有這個計畫而來選小兒科,過去試辦3年,也可以看到,願意走小兒科的畢業醫學生越來越少,「訓練小兒科就是為了照顧幼童,所以這是很好的政策,但費用那麼少,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要走小兒科的原因。」

林應然說,現在台灣給小兒科和大人的診療費用是一樣的,但小朋友需要醫師花費更多時間和力氣去溝通,很多時候孩子不會合作、聽不懂醫師的指示,醫師也要反覆跟家長確認孩子的近況,如日本等其他國家,對於小兒科醫師的診療費用甚至是有加給的,但台灣並非如此。

對於小兒科醫師的困境,林應然強調,最根本的作法還是要改善小兒科醫師的收入情況,不論是通過加薪、或是其他計畫上的補助都可以,否則未來恐怕如薛瑞元所擔憂,台灣將找不到小兒科醫師看診、孩子生病了甚至得到國外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