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5歲的小安(化名)媽媽發現她睡覺時心搏快速,也抱怨跑動會喘,有時甚至需要蹲下稍作休息才能繼續活動,最近2年發現她有心雜音,但媽媽不以為意,想說孩子長大就會好。最近小安發燒感染就醫,醫師聽診後發現小安心雜音非常明顯,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小安有一條2.8mm的「開放性動脈導管併左心室輕度擴大」,建議家長讓小安做「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將開放性動脈導管封堵。小安手術採局部麻醉,由於傷口非常微小(大腿內側的兩個針孔),當天晚上就可下床走路,3天後出院,目前門診回診追蹤狀況穩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安術後恢復良好,露出開心笑容和爸媽及陳俊宇醫師合影(圖/記者林怡孜攝,2023,10,11)
▲小安術後恢復良好,露出開心笑容和爸媽及陳俊宇醫師合影(圖/記者林怡孜攝,2023,10,11)
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俊宇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病的其中一種,發生機率約千分之一,占先天性心臟病的5至10%。臨床上大多數延遲關閉的動脈導管不會影響新生兒,會因逐漸成長而慢慢收縮,但當動脈導管無法關閉時,大量的血液會由主動脈流至肺動脈,除了影響呼吸外,也會造成左心室擴大,易有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低體重、心搏過速、盜汗、心悸、胸悶、上呼吸道感染、喘不過氣等現象,嚴重恐導致心臟衰竭、肺出血、心律不整等問題。


陳俊宇醫師表示,治療方式一開始會先以藥物治療或定期追蹤監測心臟狀況,若治療效果不彰或有相關禁忌症時,可考慮採用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或開胸式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開心手術)治療。但由於開胸式手術需打開胸腔、肺葉、麻醉、出血等風險,恐有氣管肺發育不良、神經受損、傷口面積大、術後疼痛且會留下疤痕等缺點,也容易有併發症。


陳俊宇醫師說明,奇美醫院自2022年引進心導管介入關閉器手術,迄今已完成6例成功手術,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早已可以使用心導管技術取代開心手術,不僅疤痕較小,且復原時間快,也降低開心手術潛藏的風險及併發症。陳俊宇也提醒,若是家中孩子有心雜音、暈厥、呼吸喘、有心臟病史、家族有猝死病史等等,建議安排詳細檢查,以避免日後逐漸出現問題(如:肺動脈高壓、心室肥厚、心臟衰竭,甚至猝死),錯失手術治療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