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新冠疫情減緩,但國人戴了將近三年的口罩卻出現了免疫負債的問題,由於病毒碼沒有按時更新,導致於後疫情時代其他傳染性疾病來勢洶洶。眼見進入秋冬之際,又是流感的高峰期,面對流感中醫有什麼對策呢?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進行說明。
賴博政醫師表示,中醫加入體質的判斷,對於自行使用感冒藥物或久久無法根治的疾病、症狀,都可以表現出中醫的特長,像感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其實中醫療效並不差,也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對於不太想使用西藥或是對西藥過敏的民眾,中藥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既然如此是不是中西醫合併使用更好呢?賴博政醫師提到,中西醫雙管齊下也可以,不過因為中西藥物的作用機轉不同,因此在使用上需注意,中藥西藥需間隔1小時使用,避免中西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此外,還有可能伴隨其他相關症狀,賴博政醫師指出,像是感冒期間有筋骨痠痛劇烈,而平時不常發生,或是咳嗽反反覆覆,所有症狀都消失但是咳嗽一直無法治癒,還有流感後食慾變差、胃口不佳、不喜歡吃東西等等,這些症狀都很常出現。
至於「風熱證」,賴博政醫師提到,可以用辛涼解表的藥物或方劑治療,因為熱象表現相對明顯,中醫使用辛涼的藥物將致病因子透散。
賴博政醫師提醒,不論風寒或風熱流感,最主要是「中病即止」,也就是治療完沒有症狀便可以不用再吃藥了,也不要將未吃完的藥物放到下回感冒再吃,如果產生其他症狀應諮詢醫師再做相對應處置及治療。
在飲食上,賴博政醫師提到,因腸胃狀況相對虛弱,因此應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胃口不好則進流質或半流質,如:稀飯,當流感後期,體力較改善後可針對腸部分調理,原則上不是以大補氣血為方向,而是慢慢改善腸胃狀況,常見以黨參、茯苓、白朮、山藥、紫蘇、藿香等調理腸胃功能,以便提升免疫力。
另外,也要避免過度勞累、多加休息,等待體力及元氣的恢復。賴博政醫師表示,如果過勞反而會使疾病反覆拖延,輾轉難癒,此外感冒流行時也應少至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3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急性期治療效果差? 中西醫合併使用更好?
一般民眾認為疾病急性期(如:咳嗽、流鼻水等)得以西藥來醫,才可迅速控制症狀,而中醫療效較差較不宜使用。但賴博政醫師指出,中醫的特點是針對不同的個體、體質做出合乎此病患現階段病情的對應治療處方,並不是單純做症狀的治療,對於上呼吸道的急性病效果未必較差。賴博政醫師表示,中醫加入體質的判斷,對於自行使用感冒藥物或久久無法根治的疾病、症狀,都可以表現出中醫的特長,像感冒、咳嗽、鼻塞、流鼻水等,其實中醫療效並不差,也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對於不太想使用西藥或是對西藥過敏的民眾,中藥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既然如此是不是中西醫合併使用更好呢?賴博政醫師提到,中西醫雙管齊下也可以,不過因為中西藥物的作用機轉不同,因此在使用上需注意,中藥西藥需間隔1小時使用,避免中西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以中醫觀點分析流感 症狀可分為2常見證型
而以中醫觀點來看,流感是什麼樣的疾病?賴博政醫師提到,傳統辨證分型是依照病邪的種類,一般流感以風邪為主,病灶部位在肺系,可以分為「風寒證」、「風熱證」等常見的證型:- 風寒證:
- 風熱證:
此外,還有可能伴隨其他相關症狀,賴博政醫師指出,像是感冒期間有筋骨痠痛劇烈,而平時不常發生,或是咳嗽反反覆覆,所有症狀都消失但是咳嗽一直無法治癒,還有流感後食慾變差、胃口不佳、不喜歡吃東西等等,這些症狀都很常出現。
流感如何用中醫治療? 依不同證型、體質使用中藥
根據不同證型,中醫會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賴博政醫師說明,針對「風寒證」,中醫可以使用辛溫發散方法處理,使用一些溫熱藥物或方劑將外邪表散出,常聽長輩說,感冒後多喝水、煮碗薑茶,就是針對以風寒為主的流感所說,但這些藥物往往過於溫燥,對於容易上火的族群就須小心慎用。至於「風熱證」,賴博政醫師提到,可以用辛涼解表的藥物或方劑治療,因為熱象表現相對明顯,中醫使用辛涼的藥物將致病因子透散。
賴博政醫師提醒,不論風寒或風熱流感,最主要是「中病即止」,也就是治療完沒有症狀便可以不用再吃藥了,也不要將未吃完的藥物放到下回感冒再吃,如果產生其他症狀應諮詢醫師再做相對應處置及治療。
提高抵抗力是治病關鍵 生活、飲食也要注意
不過,除了藥物以外,生活、飲食等也要注意。賴博政醫師表示,中醫治病的方式是提高自己抵抗力,因此平時可以加強體能鍛鍊,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以提高抗病能力,而生病期間須注意保暖禦寒,避免吹風或是喝冷飲,溫度變化時適時增減衣被,進出室內外尤其需注意。在飲食上,賴博政醫師提到,因腸胃狀況相對虛弱,因此應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胃口不好則進流質或半流質,如:稀飯,當流感後期,體力較改善後可針對腸部分調理,原則上不是以大補氣血為方向,而是慢慢改善腸胃狀況,常見以黨參、茯苓、白朮、山藥、紫蘇、藿香等調理腸胃功能,以便提升免疫力。
另外,也要避免過度勞累、多加休息,等待體力及元氣的恢復。賴博政醫師表示,如果過勞反而會使疾病反覆拖延,輾轉難癒,此外感冒流行時也應少至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3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