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電視與舞台劇女演員的楊麗音演活了《俗女養成記》的阿嬤一角,日前又以《一家子兒咕咕叫》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然而現年 60 歲的她,家裡有一個 80 多歲的失智母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麗音說,母親在十多年前罹患失智症,當時 70 歲的母親煮了一鍋綠豆湯喝起來鹹鹹的,正覺得奇怪,問之下才發現,媽媽竟然誤把小蘇打粉當成白砂糖加進去綠豆湯。

她帶著媽媽到醫院就醫檢查,才知道腦部血管有鈣化,日常透過陪伴和參加社區活動延緩母親的老化,但有時候與母親相處也有摩擦的時候。

演過失智嬤卻不懂自己媽

「媽媽失智之後,也變很固執,催她吃藥,她就說自己吃過了,給她吃飯,也堅持吃過飯了。」讓楊麗音頭痛說道,「雖然我在戲中,經常飾演長者,也有演過演過失智阿嬤,有時候也不懂如何跟母親相處!」

直到後來,她才知道不要直接跟母親起衝突,「母親就像小孩子一樣,要先認同她,順著她的話說,有啦、有啦、有吃藥,後續再找機會再邀她吃藥,不一會兒她早就忘光了。」

楊麗音說,因為她在意母親她蛋白質攝取,也常會煮水煮蛋給她吃,但遇到母親不賞眼也會挑食不愛,於是就故意把食物弄到地板上去,再無辜地對她說「哀呀這東西掉了不吃了。」也讓她又氣又好笑。

觀察失智家人步態來備戲

楊麗音從戲劇《草山春暉》、舞台劇《七十三變》就曾演過患有失智症老人,當時母親還沒有失智,但是外婆卻有出現失智的現象,她就透過觀摩外婆的步態、神情和小動作來備戲,並且閱讀大量書籍和紀錄片來進入失智角色的狀態。

直到近年準備《人間條件七》飾演阿蘭媽媽,同樣也是一位失智又想念兒子的阿嬤,她的母親也發現失智的情況,從生活中也貼身的觀察媽媽的彎腰的肌肉與步態,也是她演戲備戲的最好範本。

而楊麗音也分享,有一次母親看到《人選之人》中飾演打毛線的雅婷一角,也指著電視上同是資深演員的廖梨伶,對楊麗音說「你什麼時候有拍這一部戲?」讓她跟廖梨伶出來澄清「我們真的不是雙胞胎!」



外婆媽媽都失智害怕輪自己

而面對家中的外婆和自己的母親都有失智的現象,楊麗音也擔心過,失智跟基因遺傳也有所關連,怕自己有一天是不是也會變成失智老奶奶,於是她除了積極拍戲,也開始努力學客家話,不讓自己跟社會脫節。

另外她也得知透過冥想,可以保護大腦不會退化得太快,於是利用閒暇之際也會進行冥想,未來還想要學學新的樂器,讓自己保持有源源不絕的刺激與活力。

「我媽媽目前還是記得我的,但健健認不得其他孩子,會把姐姐叫成妹妹,妹妹叫成姐姐。」她也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每一天。



「我是母親口中的恰北北」

直到母親 80 多歲請了看護照顧,她也鬆了口氣,但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工作忙,有人照顧她,我就放心了,但有照顧後,就變得比較依賴看護,不願意走動或者自己動手來。」

她說,母親在看護第一天到家裡的時候,竟然就大辣辣地伸出腳來說,要請看護幫忙穿襪子,於是為了不讓母親退化得太快,楊麗音也開啟恰北北班長的模式。

「我會強制他在家中運動,念她小心屁股都做到萎縮,腳要抬起來採一踩動一動。」沒想到母親一見到楊麗音,就會喊著「恰北北來了、恰北北來了!」

如今母親會兩周一次去參加教會的老人班,去唱歌、畫畫、運動,母女倆彼此相互陪伴,楊麗音也透過學習與成長,激勵自己為了避免失智,要自己多接觸社會、多學習新技能,把照顧化為生命中的甜蜜負擔。

留心長輩失智10大症狀

衛福部邀請楊麗音擔任失智防治月大使,也提醒民眾,國內有將近 32.5 萬人失智,對於高齡長輩的健康是更大的威脅,每 13 位就有 1 位失智,每 30 分鐘就有 1 個人失智,應及早認識失智症十大警訊徵兆,包括
1、記憶力減退而影響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生活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當發現身邊家人、親友有以上徵兆,應及早協助就醫診斷,以達到預防及延緩失智。

文、攝影/謝承恩 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家有失智媽「只認媳婦不認兒」謝祖武揭照顧者十年來的辛酸淚

聽損達「重度」失智風險高 5 倍!醫師:50 歲起聽力退化,及早治療可延緩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