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最低工資審議機制,行政院會今(21)日通過勞動部擬具的《最低工資法》草案,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納入應參採指標,並列出10項得參採指標,並召集專家學者、部會官員建立研究小組,做出最低工資調整建議,讓勞資雙方不再漫天喊價。對此,勞團表示,草案卡在行政院4年,「千呼萬喚終於出來」,希望立法院本會期能通過,讓勞資雙方可以進入研究小組討論;資方則認為該草案與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機制差不多,「沒什麼好講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該草案討論了很久,今天通過版本與之前沒有太大的差異,不懂為何行政院要拖那麼久才通過,但認為能把最低工資的審議從辦法,提高位階到法律,對於審議會更有保障、具穩定性。

孫友聯說,不管這些參採指標是「應採納」還是「得採納」,至少屆時最低工資審議會將依法有據;考量明年1月13日將舉行總統立委選舉,本會期是本屆立委最後審查法案的機會,未免屆期不續審,希望該草案能儘快送到立法院,與其他委員的版本併案審查,儘速在本會期審議完畢,讓下一次最低工資的調整即能適用。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樂見《最低工資法》草案送出行政院,對於「應」參採指標無意見,但「得」參採指標有10項太多,擔憂訂的太廣泛,屆時審議委員會勞資雙方還是會吵得不可開交,各自想選對自己有利的項目,再討論採計權重等,仍然會有不能聚焦的問題,還可能更耗時;審議依照共識決為主,若無法決定則採多數決,但勞資代表數量一樣,最後恐怕仍交由政府、學者決定。

戴國榮建議,參採指標要減少,並都列為「應」參採,這樣審議時只要討論採計權重即可,有助提高會議效率;另外,他認為研究小組對審議會很有幫助,能針對情勢作數據研判,對勞動市場的敏銳度較高,確實有助解決勞資雙方過去菜市場喊價的狀況,但目前草案的研究小組沒有包含利害關係人-勞資代表,建議要讓勞資雙方加入、參與運作,才會讓最後的審議大會更順利。

此次草案將CPI視為「應參採指標」之外,還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最低生活費等共10項經濟指標列入「得參採範圍」,對於草案拍板,某工商同體直言「沒什麼好講的」,只是將機制稍微修改一下而已,審議狀況與結果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