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引發教團反彈,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今(19)日也在臉書上表示,只有少數英語非常好的大學生,才能聽懂教師用英語教專業科目,但上級要推行,教育部只得做樣子,「我是非常同情教育部的」。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外界有誤解,雙語政策是循序漸進,考量每校的條件,從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而非全國同步實施、所有學校皆採同樣的進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等教育團體,近來不斷批判雙語政策,憂長期下來,必定造成學科知識與英語學習雙貧乏問題,且現有師資不足,難以執行雙語課程。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稱「2030雙語政策」師資不足,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老是喊口號;前總統馬英九也開罵,無必要、也辦不到。

李家同表示,教育部日前公告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培育學校第二期共計7所大專校院入列,教育部只選了7所大學實施,絕對是知道只有少數英文非常好的大學生,才聽得懂教授用英文教導專業科目。

李家同說,若大學都只有少數學校可以推行,中小學更是不能談。教育部知道雙語教學不能增強學生英文程度,更不能提高學生專業程度,但上級要推行也只好做做樣子,「我是非常同情教育部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對此,潘文忠說,當初推行政策有做整體評估,考量各校基礎條件不一,而有重點培育、普及提升、弭平落差等方案,推行步驟與順序是「讓準備好的學校先開始」,並非全國同步實施,近期很多人可能是誤會所有學校都要實施同樣的進程,而有相關批評。

在師資培育部分,潘文忠表示,110年起行政院支持相關資源,使原本只有1.7萬名本土英文老師教授英文,109年至今,則增加了2000多位師資生、4000多位在職教師參加雙語培育、增能英語計畫,而外籍教師也從過去的81位,到112學年增至844位外籍教師、600多位外籍教學助理,這些雙語師資是讓已經準備好且前進的學校,可以獲得資源和師資。

潘文忠說,雙語教育政策是漸進向前、逐步往前,中小學用英語教學,本來就是採「部分時間」,考量學生的接受程度,逐步實施,沒有要求教師一節課一定要用多少英語;大學的EMI(全英語)課程,必修課應「對開」,有英語也有中文授課,讓學生自行選擇。

過去有些學校辦理教師甄選,不論哪個領域都以英文作為條件,潘文忠指出,去年教育部已開始檢視學校的教甄簡章,發函要求以授課領域為優先,英語為輔助,不能本末倒置。

另外,潘文忠提到,部分學校求好心切,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度,教育部除不斷提醒縣市政府要循序漸進,勿訂出一年增置多少間雙語學校等量化標準,重點是要漸進往前,搭配師資養成,若沒有做到這些就直接要求多少學校要達成,恐讓社會誤解是全國同步實施;教育部也設置輔導團提供各校諮詢,並持續收集學校、教師等意見,回頭思考該如何調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