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人人口比例提升,許多退化性疾病大大影響長者的生活,主要照顧者不論是面對失智長者、另一半中風,也得因應失能程度不同、多元狀況提供照顧,第一時間照顧者的心情確實也很難調適,面對這樣的失落感,心理師坦言:「照顧者不只得接受患者永遠無法復原的事實,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媽媽就在眼前,卻覺得已經沒有媽媽了

照顧認知功能退化患者是一個漫長歷程,依著退化嚴重程度不同,有些患者無法做出合適的行為表現,也有些患者出現敵意、妄想等精神症狀,使照顧者疲於應對之外,也會產生困惑、無力、挫折、害怕、失望,甚至是厭惡等情緒,這些情緒還會引起照顧者的罪惡感,甚至許多照顧者心理也出問題。

衛福部苗栗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表示,與家屬互動過程中,常會聽到照顧者說:「我覺得他好像已經不是我認識的先生,只是外表一樣而已」、「我覺得很矛盾,媽媽就在眼前,但我卻覺得我已經沒有媽媽了」。

無法恢復到從前!照護者要接納失落與悲傷

劉怡君心理師指出:「大腦退化會漸漸改變患者的一切,變得再也不像過去照顧者所認識的那個人,無法像過去一樣互動,也難以分享曾有的回憶,甚至個性根本和以前不同。



照顧者不只得接受患者永遠無法復原的事實,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與原本健康家人互動的自己。這種心理社會失落帶來的悲傷與孤單,是照顧者經常忽略的感受,需要被看見、被接納,甚至被哀悼。

照顧者從四方向調適心情

面對所愛的家人永遠無法復原的事實,明明沒有離世卻像已經不在的衝突感受,照顧者要怎麼找到力量繼續照顧歷程,又該怎麼調適這些失落?劉怡君提出幾個方向供民眾參考:

  • 學習與模糊的感受共處:在照顧過程中會反覆經驗到困惑與不確定的失落感,這種無法解決又模糊的困境,需要照顧者練習接受矛盾感受會同時存在,即「所愛的家人是同時存在(現在/身體)與不存在(過去/回憶)的」。
  • 尋求社會支持:與信任的親友或其他照顧者分享在面對患者時所感到的關係變化與感受,彼此互相支持以度過哀傷。
  • 試著轉念和自我肯定:放下想控制的念頭,不執著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例如康復或找回記憶,而是試著看見失去之外的收穫,例如增加的相處時光、照顧技巧的進步、不留遺憾的安慰等。
  • 尋求專業諮詢:照顧者也可以與心理師討論,釐清自己的想法並找到適合的情緒調節方式。
劉怡君在提供照顧者諮詢過程中也發現:「當照顧者逐漸能接納現狀和疼惜自己的失落後,就能慢慢找到自我需求與照顧患者之間的平衡,也會找到患者新的特質和優點、延續過去的愛並建立新的連結,與患者一起過好當下每一個時刻。」

另外,病友團體與相關協會也是恨重要的外部支援,像是失智者照顧協會定期會對家屬舉辦活動、訓練課程,讓照顧者能透過團體獲得問題解決的能力、照顧相關知能、減緩照顧壓力、分享照顧經驗及情緒的釋放。

雖然照顧是一條辛苦的歷程,從個人初期心態上的轉念,中後期家庭與社會的幫助下,讓人知道照護這條路並不是孤單一人。



諮詢專家:衛福部苗栗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劉怡君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如何與失智長者共處?神內名醫:應與患者成為一個團隊

家有失智媽「只認媳婦不認兒」謝祖武揭照顧者十年來的辛酸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