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經濟成長放緩,未能盡快實現疫後經濟復甦,不少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就把腦筋動到老百姓身上,被踢爆「藉執法名義,行逐利之實」,以提高罰款金額、頻率等方式,來為地方增加收入。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部分地區的公安和執法機構,近期針對違反交通規則、商業和安全法規以及其他輕微違法違規行為,罰款力度和頻率皆有增加,在某些情況下,有些地方的公安,明明就與某轄區沒有明顯聯繫,卻仍對遠在幾百公里以外的違法嫌疑人進行追查。
報導舉出幾個例子,其中1個是今年稍早,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公安,不惜開長途車前往北京,拘留一家影片流媒體初創企業的創始人,罪名是從事非法多層次傳銷活動,後來被該公司反控捏造罪名、越權管轄,試圖謀取該公司資產。另一起則是,中國某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指責無錫市公安越過管轄範圍,對其展開刑事調查,理由也是涉嫌使用非法多層次傳銷手段。
報導提到,隨著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乏力、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本就存在的「逐利執法」現象變本加厲,長達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讓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惡化,而國有土地出讓金減少,也導致地方政府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
無奈之下,地方政府只得設法增加收入,今年5月,河南省甚至出現卡車司機因為超重,被處以不合理的重罰,還重複罰款,有司機出面控訴,短短2年內就收到58張罰單,總額竟高達人民幣27.5萬元(約合新台幣120萬元)。
儘管北京抨擊了「逐利執法」的不當手段,2021年,時任中國公安部部長的趙克志還要求公安部「堅決整治逐利執法、違規跨區域執法等問題」,但有些被錢追著跑的地方政府依舊無視中央警告。今年春天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將地方政府所有罰款和沒收的資產都上繳中央國庫,好讓地方官員無法輕易透過激進執法來增加收入,但暫時沒有下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舉出幾個例子,其中1個是今年稍早,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公安,不惜開長途車前往北京,拘留一家影片流媒體初創企業的創始人,罪名是從事非法多層次傳銷活動,後來被該公司反控捏造罪名、越權管轄,試圖謀取該公司資產。另一起則是,中國某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創始人,指責無錫市公安越過管轄範圍,對其展開刑事調查,理由也是涉嫌使用非法多層次傳銷手段。
報導提到,隨著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乏力、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本就存在的「逐利執法」現象變本加厲,長達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讓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惡化,而國有土地出讓金減少,也導致地方政府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
無奈之下,地方政府只得設法增加收入,今年5月,河南省甚至出現卡車司機因為超重,被處以不合理的重罰,還重複罰款,有司機出面控訴,短短2年內就收到58張罰單,總額竟高達人民幣27.5萬元(約合新台幣120萬元)。
儘管北京抨擊了「逐利執法」的不當手段,2021年,時任中國公安部部長的趙克志還要求公安部「堅決整治逐利執法、違規跨區域執法等問題」,但有些被錢追著跑的地方政府依舊無視中央警告。今年春天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將地方政府所有罰款和沒收的資產都上繳中央國庫,好讓地方官員無法輕易透過激進執法來增加收入,但暫時沒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