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氣候適合菇類生長,不論是平地或高山偶爾會在途中發現各種野生菇類,其中某些具毒性的野菇,在外觀上與可食用菇類幾乎一模一樣,專家提醒,有毒菇類是無法加熱也去除毒素,請勿冒險食用。
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臺灣常見的有毒菇類主要以造成腸胃炎型中毒為主,例如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布雷白環蘑(Leucoagaricus bresadolae)等,需要特別注意。
「綠褶菇」似雞肉絲菇最常被誤食
國內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民眾誤食有毒菇類的食品中毒案件,其中又以綠褶菇最常被誤食。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因菌褶於成熟時逐漸轉為黃綠色而得名。
這一菇類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因外表顏色淺而不鮮豔,常會被民眾誤認為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是雞肉絲菇。
誤食菇類 3 小時內有症狀注意
誤食後約 1 至 3 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是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倘若食用了不明的菇類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亦可利用手機拍攝,記錄該菇類的外觀及生長地點等資訊,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也提醒,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民眾看到路邊不明菇類,應秉持「不採不食」,否則一旦中毒,輕則出現腸胃道症狀,重則有不可逆的傷害。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沙門氏菌只排第五!專家揭食物中毒5大原因 海鮮、生食要當心!
整理包/「食物中毒」跟腸胃炎感冒一樣嗎?醫師:腹瀉不能再吃益生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褶菇」似雞肉絲菇最常被誤食
國內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民眾誤食有毒菇類的食品中毒案件,其中又以綠褶菇最常被誤食。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因菌褶於成熟時逐漸轉為黃綠色而得名。
這一菇類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因外表顏色淺而不鮮豔,常會被民眾誤認為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是雞肉絲菇。
誤食菇類 3 小時內有症狀注意
誤食後約 1 至 3 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是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倘若食用了不明的菇類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亦可利用手機拍攝,記錄該菇類的外觀及生長地點等資訊,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也提醒,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民眾看到路邊不明菇類,應秉持「不採不食」,否則一旦中毒,輕則出現腸胃道症狀,重則有不可逆的傷害。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沙門氏菌只排第五!專家揭食物中毒5大原因 海鮮、生食要當心!
整理包/「食物中毒」跟腸胃炎感冒一樣嗎?醫師:腹瀉不能再吃益生菌
本文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原文為: 連專家都難辨的毒野菇!最常被誤食菇類是它,靠加熱都無法去除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