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今(14)日通過,將放寬聘僱外籍看護資格,提出3種多元認定方式,免經巴氏量表評估,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順利申請聘僱外籍家庭看護,估計有60萬人受惠。學者擔憂大開移工大門,恐讓沒必要申請的家庭形成依賴,政府將長照責任放任家庭化、私有化,恐讓移工工時、勞權無保障,弱勢者「弱弱相殘」,並認為,應把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管理、統籌規劃、人力調配等,才是長久之計。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此次放寬幅度大,就照顧人力的補充,絕對有幫助,尤其現今很多家庭少子化、多是小家庭,無法擔起照顧家中失能長輩的工作,傳統觀念又不願意讓父母住機構,確實需要補充照顧人力,但長期來說,應把外籍看護納入長照正規人力,做統籌規劃,但衛福部跟勞動部一直無法整合,意見不同。
辛炳隆指出,勞動部樂於引進移工,但衛福部擔憂引入外籍看護,會讓台灣的長照體系更不容易建立,勞動部則認為是長照體系做得不好,才會讓民眾想要申請外籍看護,兩部會意見不合。
他說,自己不反對開放移工,因為確實需要外籍看護填補長照體系人力的不足,但若沒有統籌規劃,兩邊政策的衝突就會一直存在,建議本國照服員與外籍看護搭配使用。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指出,外籍看護在家戶工作勞動條件差,常常做超過看護的工作,還要面對照顧對象的情緒、密集照護、容易發生人身侵害議題等,現階段保護、管理措施就不足,若再放寬可預期失聯移工會更多。
劉梅君認為,引進外籍看護與本國居服員之間本來就存有消長關係,放寬引進更多移工,會衝擊到台灣的長照政策與體系,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政府面對長照議題,究竟是要公共化還是私有化。
劉梅君指出,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並由長照機構作為雇主,才能根本解決家庭式照顧所衍生的外籍看護被濫用,勞權被漠視且人身權利被侵害的問題,先前長照規劃有提出過,但雇主都不同意,因為台灣人已經習慣請一個移工顧24小時、隨時待命,若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勢必會有更嚴格的工時規範。
國立台北健康護理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擔憂,申請門檻放寬後,會讓沒有必要申請的家庭,產生保護性的依賴,照理說應該積極鼓勵老人進行社會參與,在社區推動延緩失智失能、復能活動,一對一的照看方式、關在家裡,反而不利於活躍老化。
陳正芬指出,若每位老人都期待一對一的照顧,那當台灣進入2025年超高齡社會,2025年老年人口成長至469萬人,開放80歲以上長者就可申請家庭看護工,這種一對一的照顧人力不僅會導致照顧人力配置失衡,更會製造不必要的失能依賴。
陳正芬認為,目前外籍看護就面臨許多勞權問題,如被《勞基法》排除在外,工資低廉僅2萬元、工時沒保障(雇主多要求24小時在側)、沒有週休二日、沒有明確加班費、與廠工薪水還有8000元的價差,難怪會有逃逸、失聯的問題,呼籲移工納入《勞基法》保障。並建議政府基於既有長期照顧2.0的基礎,提出具體可行的社區共同照顧支持網絡,長照財務穩健政策,並提供當世代急需的家庭照顧假,讓80世代理解好的照顧不是促使依賴與永久失能。
民團擔憂在目前缺工的狀況下,又放寬門檻,外籍看護會選擇輕症、環境好的工作,而那些最需要照顧、狀況最糟的家庭,反而無法得到照顧。
辛炳隆認為,雖然政府把門大開,但不見得會有那麼多移工近來,畢竟台灣還要跟日本、韓國競爭,當大家都在搶人的情況下,移工又有自由轉換雇主的權利,弱勢家庭很可能留不住移工,因為政府沒有考量到需求變大、人力供給卻不足,建議要開發新的來源國,增加移工來源。
劉梅君則認為,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需要一對一的照顧服務,尤其重症更不該請一個人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那會壓垮移工,最適合的做法是送進機構,有專業人員輪班,但目前長照量能不夠、機構不足,價格又高昂,才會出現弱勢者欺壓更弱勢移工「弱弱相殘」的困境,呼籲政府面對長照議題要負起責任,把相關人力做最有效的運用、放到適合的位置,根據輕中重症,引導家庭使用日托中心、社區活動、機構等分級分流。
勞動部正評估重啟「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由居服單位引進外籍看護,與台籍的照服員組成居家服務團隊,對家庭提供服務,外籍看護有任何問題,會由該團隊與家庭溝通,成為外籍看護的後盾,且移工是由居服單位申請引進,人力早就備在那裡,當民眾有需求,只要一通電話,人就會到,不用再等待引進移工的時間。
陳正芬說,目前長照2.0規定有申請外籍看護者,無法使用照顧服務(但能用專業服務),但7、8等級的重症失能者需要更密集式的照顧,一對一沒有輪班難以負荷,除了考慮機構式選項,也建議政府開放長照2.0,讓本國籍日間照顧服務員、居服員與外籍看護互相銜接,外展看護計劃也能加入,一起配搭使用,讓外籍看護有輪休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辛炳隆指出,勞動部樂於引進移工,但衛福部擔憂引入外籍看護,會讓台灣的長照體系更不容易建立,勞動部則認為是長照體系做得不好,才會讓民眾想要申請外籍看護,兩部會意見不合。
他說,自己不反對開放移工,因為確實需要外籍看護填補長照體系人力的不足,但若沒有統籌規劃,兩邊政策的衝突就會一直存在,建議本國照服員與外籍看護搭配使用。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指出,外籍看護在家戶工作勞動條件差,常常做超過看護的工作,還要面對照顧對象的情緒、密集照護、容易發生人身侵害議題等,現階段保護、管理措施就不足,若再放寬可預期失聯移工會更多。
劉梅君認為,引進外籍看護與本國居服員之間本來就存有消長關係,放寬引進更多移工,會衝擊到台灣的長照政策與體系,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政府面對長照議題,究竟是要公共化還是私有化。
劉梅君指出,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並由長照機構作為雇主,才能根本解決家庭式照顧所衍生的外籍看護被濫用,勞權被漠視且人身權利被侵害的問題,先前長照規劃有提出過,但雇主都不同意,因為台灣人已經習慣請一個移工顧24小時、隨時待命,若將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勢必會有更嚴格的工時規範。
國立台北健康護理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擔憂,申請門檻放寬後,會讓沒有必要申請的家庭,產生保護性的依賴,照理說應該積極鼓勵老人進行社會參與,在社區推動延緩失智失能、復能活動,一對一的照看方式、關在家裡,反而不利於活躍老化。
陳正芬指出,若每位老人都期待一對一的照顧,那當台灣進入2025年超高齡社會,2025年老年人口成長至469萬人,開放80歲以上長者就可申請家庭看護工,這種一對一的照顧人力不僅會導致照顧人力配置失衡,更會製造不必要的失能依賴。
陳正芬認為,目前外籍看護就面臨許多勞權問題,如被《勞基法》排除在外,工資低廉僅2萬元、工時沒保障(雇主多要求24小時在側)、沒有週休二日、沒有明確加班費、與廠工薪水還有8000元的價差,難怪會有逃逸、失聯的問題,呼籲移工納入《勞基法》保障。並建議政府基於既有長期照顧2.0的基礎,提出具體可行的社區共同照顧支持網絡,長照財務穩健政策,並提供當世代急需的家庭照顧假,讓80世代理解好的照顧不是促使依賴與永久失能。
民團擔憂在目前缺工的狀況下,又放寬門檻,外籍看護會選擇輕症、環境好的工作,而那些最需要照顧、狀況最糟的家庭,反而無法得到照顧。
辛炳隆認為,雖然政府把門大開,但不見得會有那麼多移工近來,畢竟台灣還要跟日本、韓國競爭,當大家都在搶人的情況下,移工又有自由轉換雇主的權利,弱勢家庭很可能留不住移工,因為政府沒有考量到需求變大、人力供給卻不足,建議要開發新的來源國,增加移工來源。
劉梅君則認為,不是每一個老人都需要一對一的照顧服務,尤其重症更不該請一個人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那會壓垮移工,最適合的做法是送進機構,有專業人員輪班,但目前長照量能不夠、機構不足,價格又高昂,才會出現弱勢者欺壓更弱勢移工「弱弱相殘」的困境,呼籲政府面對長照議題要負起責任,把相關人力做最有效的運用、放到適合的位置,根據輕中重症,引導家庭使用日托中心、社區活動、機構等分級分流。
勞動部正評估重啟「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由居服單位引進外籍看護,與台籍的照服員組成居家服務團隊,對家庭提供服務,外籍看護有任何問題,會由該團隊與家庭溝通,成為外籍看護的後盾,且移工是由居服單位申請引進,人力早就備在那裡,當民眾有需求,只要一通電話,人就會到,不用再等待引進移工的時間。
陳正芬說,目前長照2.0規定有申請外籍看護者,無法使用照顧服務(但能用專業服務),但7、8等級的重症失能者需要更密集式的照顧,一對一沒有輪班難以負荷,除了考慮機構式選項,也建議政府開放長照2.0,讓本國籍日間照顧服務員、居服員與外籍看護互相銜接,外展看護計劃也能加入,一起配搭使用,讓外籍看護有輪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