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營養午餐在台灣國中小學的普及率高達9成9,但根據兒盟調查顯示,營養午餐既不營養又不好吃,8成國中生午餐曾吃不飽卻留下一堆剩菜廚餘。對此,教育部今(11)日回應,將持續推動「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並提高食材補助費用,逐步透過計畫因應學校現場需求,並持續蒐整資訊,作為制定學校午餐專法參考。
兒盟昨天「2023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8成國中生表示有營養午餐吃不飽的經驗,並有將近5成的國中生表示跟平常的正餐食量相比,營養午餐吃的比較少,但少吃的原因並非供應量不足,國中生觀察,僅不到3成菜色被全部吃光,而剩下最多的是蔬菜,有高達6成5剩下1/4至半桶以上,主食飯麵類也有逾半剩下1/4至1/3桶。
為什麼寧願餓肚子也不吃?調查發現7成5的國中生說有不喜歡的菜色,6成說有不喜歡的味道,4成左右的學生認為口感不好、菜色太重複及太油。國中生給學校的營養午餐打分數,平均只得到51.3分的不及格分數。
兒盟指出,本次調查於22縣市各抽樣5家國小、2家國中,記錄2023年6月12日至16日於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所登錄的營養午餐內容,結果發現154所學校中,有超過2成每週提供炸物2次以上,更有9所學校每週提供3次炸物,近4成每週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
兒盟表示,根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今年5月指出,全台僅約有630名營養師在協助處理營養午餐事宜,平均不到19%的學校有營養師,學校大都是由非營養專業的校護甚至一般教師擔任午餐秘書,缺把關也難怪營養不起來了。
兒盟表示,各地方政府往往因其財政狀況或在地因素各行其是,造成22個縣市就有22種學校供餐方式,缺乏全國一致並符合最基本要求之供餐制度,呼籲教育部儘快設立營養午餐專法;目前營養午餐的價格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更無從得知食材、人事、設備費用的比例,家長無從得知繳交的營養午餐費用使用在哪裡,呼籲政府應促成價格透明,提升營養午餐品質。
教育部回應,依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所公布「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設計國小至高中學生於學校午餐菜單應攝取之熱量、營養素及六大類食物份量之注意事項,包含盡量不使用魚、肉類半成品,油炸1週不超過2次等,提供學校作為開立菜單的依循。
教育部表示,目前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標章(示)食材占比,已達98.05%,維護學校午餐食材安全性;自111年5月1日起提高食材補助費用,使用可溯源食材補助每人每餐10元,其中,偏遠地區學校補助每人每餐14元,支持使用國產食材成本,穩定學校午餐品質。
教育部說,為強化學生午餐營養安全衛生,制定完備的學生午餐制度及推動飲食教育之法源依據,教育部部國教署持續推動午餐專法,前有擬具「學校午餐條例(草案)」並於108年4月3日公告,並召開多次公聽會及座談會,蒐集各界意見,目前名稱調修為「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草案)」。
教育部提到,考量經費編列、人員配置規劃、偏鄉學校午餐供應等議題仍需討論確認,為使專法立法後的實際運作順利,爰於109年辦理「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又於110年經行政院核定「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從興建廚房、補助設備、補充人力、運送、使用可溯源食材、精進菜單方案提高偏鄉午餐費達62元等項目予以協助,投入金額超過63.1億元,讓學生繳交之午餐費用至少9成回到食材上。將逐步透過前揭計畫因應現場實務需求,並蒐整資訊,提供制定學校午餐專法參考。
另外,教育部也將持續依相關法令規定,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定期會同衛福部、農業部、地方政府落實中央聯合訪視抽查、地方政府主動全面督導、學校落實管理三級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機制,並要求學校確實驗收食材,維護午餐供應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寧願餓肚子也不吃?調查發現7成5的國中生說有不喜歡的菜色,6成說有不喜歡的味道,4成左右的學生認為口感不好、菜色太重複及太油。國中生給學校的營養午餐打分數,平均只得到51.3分的不及格分數。
兒盟指出,本次調查於22縣市各抽樣5家國小、2家國中,記錄2023年6月12日至16日於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所登錄的營養午餐內容,結果發現154所學校中,有超過2成每週提供炸物2次以上,更有9所學校每週提供3次炸物,近4成每週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
兒盟表示,根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今年5月指出,全台僅約有630名營養師在協助處理營養午餐事宜,平均不到19%的學校有營養師,學校大都是由非營養專業的校護甚至一般教師擔任午餐秘書,缺把關也難怪營養不起來了。
兒盟表示,各地方政府往往因其財政狀況或在地因素各行其是,造成22個縣市就有22種學校供餐方式,缺乏全國一致並符合最基本要求之供餐制度,呼籲教育部儘快設立營養午餐專法;目前營養午餐的價格沒有公開透明的機制,更無從得知食材、人事、設備費用的比例,家長無從得知繳交的營養午餐費用使用在哪裡,呼籲政府應促成價格透明,提升營養午餐品質。
教育部回應,依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所公布「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設計國小至高中學生於學校午餐菜單應攝取之熱量、營養素及六大類食物份量之注意事項,包含盡量不使用魚、肉類半成品,油炸1週不超過2次等,提供學校作為開立菜單的依循。
教育部表示,目前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標章(示)食材占比,已達98.05%,維護學校午餐食材安全性;自111年5月1日起提高食材補助費用,使用可溯源食材補助每人每餐10元,其中,偏遠地區學校補助每人每餐14元,支持使用國產食材成本,穩定學校午餐品質。
教育部說,為強化學生午餐營養安全衛生,制定完備的學生午餐制度及推動飲食教育之法源依據,教育部部國教署持續推動午餐專法,前有擬具「學校午餐條例(草案)」並於108年4月3日公告,並召開多次公聽會及座談會,蒐集各界意見,目前名稱調修為「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草案)」。
教育部提到,考量經費編列、人員配置規劃、偏鄉學校午餐供應等議題仍需討論確認,為使專法立法後的實際運作順利,爰於109年辦理「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又於110年經行政院核定「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從興建廚房、補助設備、補充人力、運送、使用可溯源食材、精進菜單方案提高偏鄉午餐費達62元等項目予以協助,投入金額超過63.1億元,讓學生繳交之午餐費用至少9成回到食材上。將逐步透過前揭計畫因應現場實務需求,並蒐整資訊,提供制定學校午餐專法參考。
另外,教育部也將持續依相關法令規定,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定期會同衛福部、農業部、地方政府落實中央聯合訪視抽查、地方政府主動全面督導、學校落實管理三級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機制,並要求學校確實驗收食材,維護午餐供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