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2日公布39.04億元人民幣的「16碧園05」債券成功展期,獲得債券持有人同意將還款截止日期延長至2026年,今(5)日又在另兩筆美元債券票息30天寬限期截止前完成支付,4天內兩度壓線避免實質違約,展現出意外的韌性,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國房市的危機已經解除。
碧桂園成中國房市「金絲雀」
碧桂園於8月上旬爆出美元債券利息未如期償還,公司坦言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流動性壓力」,讓中國房市敲醒警鐘。碧桂園身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過去的帳面成績良好,被視為中國房市裡的金絲雀,連碧桂園都陷入危機,讓外界擔憂中國房市的「雷曼時刻」將至,甚至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而碧桂園在8月底公布上半年財務狀況,淨虧損高達約489.3億元人民幣,面臨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困難。碧桂園直面財務危機,透露若狀況持續惡化,有可能無法履行借款的契約,進而導致違約甚至是交叉違約,會盡力採取債務管理措施應對。
恆大集團8月17日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震驚各界,碧桂園是否會步上恆大後塵,成為關注焦點。許多媒體都在倒數碧桂園的實質違約期限,然而,在不被看好之下,碧桂園4天之內兩度壓線避免違約危機,成功爭取喘息時間,且對於今年內到期的數檔境內債券,也提出償還期限延長3年的方案,若與債券持有人談判順利,可再進一步紓緩違約壓力。金絲雀驚險續命,也讓中國房市危機稍稍緩解。
「認房不認貸」與「三條紅線」 北京如何替中國房市CPR?
雖然金絲雀沒斷氣,但也不代表中國房市走出低迷。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復甦,官方推動「認房不認貸」政策,放寬首購認定標準,降低居民的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率先響應實施,短期成功刺激房市買氣,但效果有限。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在2020年推出控管房市的「三條紅線」,導致房地產商槓桿斷裂、籌資不易,再加上整體經濟下行,購屋需求下滑,導致中國房市陷入惡性循環的死亡螺旋,若要救市,必得先拿掉「三條紅線」的緊箍咒。
但「三條紅線」是意圖遏制房市泡沫的措施,是要落實習近平所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房市泡沬未消的此刻,若取消「三條紅線」恐怕也僅是飲鴆止渴,且也不符合習近平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打擊「資本貪婪、物質主義膨脹」的價值觀。
危機與轉機並存 碧桂園續命帶來的啟示
中國經濟陷入危機,不僅是房市暴雷,更是結構性的問題,社會出現信心危機,消費者不願意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形成惡性循環,整個經濟部門的活力越來越低,前惠譽(Fitch)信評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認為,中國目前的總經狀況,比1970年代施行改革開放時期還要糟糕。
不過,碧桂園成功避免實質違約,展現出與恆大不同的氣象,也說明身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過去運營確實堪稱穩健。碧桂園的規模比恆大還大,興建中的建案數量超過3000個,但他的債務僅約恆大的60%。
且其債務中,約有一半都是來自興建中的建案已售房,只要挺過這段時間,待「保交樓」任務成功,債務危機就能有所緩解。雖然碧桂園與恆大都是仰賴借錢買地,建房前先賣房的快速擴張、高槓桿模式,但比起多方跨業,甚至將員工獎金與公司金融商品掛鉤的恆大,碧桂園的體質還是要好得多。
澳盛銀行的資深分析師孟婷(Ting Meng)認為,碧桂園的3年展期方案堪稱陷入財務危機公司的債務重組教科書,但最終是否能夠順利挺過危機,還是要看中國房市大環境的整體狀況。
《路透社》報導引述經濟學家看法,給中國經濟開出藥方,一是放手讓房市泡沫破裂,二是推動削減過剩產能,改變由債務驅動成長的模式,三是轉型為消費者主導的經濟,三種都離不開結構性改革與陣痛,但若想救起沈痾,非下定決心不可。而碧桂園的例子也說明,中國民營企業的韌性與靈活性仍在,為了「救命」應急,走回放寬舉債、加大槓桿的老路並非唯一解。
總而言之,碧桂園暫時躲過違約,實現了自我拯救,也避免讓自己成為壓倒中國房市的那一張骨牌。但中國經濟仍需要更多的積極信號,才有機會走出信心危機,等來春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碧桂園於8月上旬爆出美元債券利息未如期償還,公司坦言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流動性壓力」,讓中國房市敲醒警鐘。碧桂園身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過去的帳面成績良好,被視為中國房市裡的金絲雀,連碧桂園都陷入危機,讓外界擔憂中國房市的「雷曼時刻」將至,甚至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而碧桂園在8月底公布上半年財務狀況,淨虧損高達約489.3億元人民幣,面臨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困難。碧桂園直面財務危機,透露若狀況持續惡化,有可能無法履行借款的契約,進而導致違約甚至是交叉違約,會盡力採取債務管理措施應對。
恆大集團8月17日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震驚各界,碧桂園是否會步上恆大後塵,成為關注焦點。許多媒體都在倒數碧桂園的實質違約期限,然而,在不被看好之下,碧桂園4天之內兩度壓線避免違約危機,成功爭取喘息時間,且對於今年內到期的數檔境內債券,也提出償還期限延長3年的方案,若與債券持有人談判順利,可再進一步紓緩違約壓力。金絲雀驚險續命,也讓中國房市危機稍稍緩解。
「認房不認貸」與「三條紅線」 北京如何替中國房市CPR?
雖然金絲雀沒斷氣,但也不代表中國房市走出低迷。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復甦,官方推動「認房不認貸」政策,放寬首購認定標準,降低居民的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率先響應實施,短期成功刺激房市買氣,但效果有限。
有學者認為,習近平在2020年推出控管房市的「三條紅線」,導致房地產商槓桿斷裂、籌資不易,再加上整體經濟下行,購屋需求下滑,導致中國房市陷入惡性循環的死亡螺旋,若要救市,必得先拿掉「三條紅線」的緊箍咒。
但「三條紅線」是意圖遏制房市泡沫的措施,是要落實習近平所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房市泡沬未消的此刻,若取消「三條紅線」恐怕也僅是飲鴆止渴,且也不符合習近平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打擊「資本貪婪、物質主義膨脹」的價值觀。
危機與轉機並存 碧桂園續命帶來的啟示
中國經濟陷入危機,不僅是房市暴雷,更是結構性的問題,社會出現信心危機,消費者不願意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形成惡性循環,整個經濟部門的活力越來越低,前惠譽(Fitch)信評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認為,中國目前的總經狀況,比1970年代施行改革開放時期還要糟糕。
不過,碧桂園成功避免實質違約,展現出與恆大不同的氣象,也說明身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的過去運營確實堪稱穩健。碧桂園的規模比恆大還大,興建中的建案數量超過3000個,但他的債務僅約恆大的60%。
且其債務中,約有一半都是來自興建中的建案已售房,只要挺過這段時間,待「保交樓」任務成功,債務危機就能有所緩解。雖然碧桂園與恆大都是仰賴借錢買地,建房前先賣房的快速擴張、高槓桿模式,但比起多方跨業,甚至將員工獎金與公司金融商品掛鉤的恆大,碧桂園的體質還是要好得多。
澳盛銀行的資深分析師孟婷(Ting Meng)認為,碧桂園的3年展期方案堪稱陷入財務危機公司的債務重組教科書,但最終是否能夠順利挺過危機,還是要看中國房市大環境的整體狀況。
《路透社》報導引述經濟學家看法,給中國經濟開出藥方,一是放手讓房市泡沫破裂,二是推動削減過剩產能,改變由債務驅動成長的模式,三是轉型為消費者主導的經濟,三種都離不開結構性改革與陣痛,但若想救起沈痾,非下定決心不可。而碧桂園的例子也說明,中國民營企業的韌性與靈活性仍在,為了「救命」應急,走回放寬舉債、加大槓桿的老路並非唯一解。
總而言之,碧桂園暫時躲過違約,實現了自我拯救,也避免讓自己成為壓倒中國房市的那一張骨牌。但中國經濟仍需要更多的積極信號,才有機會走出信心危機,等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