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開車出遊玩,許多家長都知道應讓幼童坐上汽車安全座椅,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發生時孩子受傷甚至死亡。不過,仍有許多家長對安全座椅有錯誤的認知、迷思。健康醫療網整理常見6大迷思,透過國健署、交通部、台灣兒科醫學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說明,帶民眾了解安全座椅正確使用知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錯誤迷思一 剛出生、4歲以上不用安全座椅

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未滿1歲嬰兒乘坐轎車時,有近2成家長不常將寶寶安置在安全座椅上。許多人認為新生兒還小、不會自己坐,所以抱著就好,不用用到安全座椅。

不過,國健署提醒,交通部《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規定「2歲以下幼童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之攜帶式嬰兒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因此即使是剛出生的新生兒,也應依規定確實使用汽車安全座椅。

此外,雖然法規只規定2歲以下、2-4歲且18公斤以下須使用安全座椅。但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企劃宣導處處長許雅荏表示,4歲以上的孩童,須依身高、體重等評估,若無法繫安全帶就須使用安全座椅。

交通部也表示,12歲以下的孩童須坐於後座,4-12歲或18-36公斤孩童若安全帶不會勒到脖子可以直接繫安全帶,但若會勒到脖子則須用增高型坐墊、學童用或幼童用安全座椅。

錯誤迷思二 距離近抱一下就好不用安全座椅

無論行車距離長短,家長都應該為孩子使用適齡之汽車安全座椅,千萬不要覺得距離近不需要,因為距離遠近根本不是問題,衝擊的力道才是重點。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有研究指出,意外的衝擊力約為孩童體重的30倍甚至更高,家長抱著寶寶時如果發生車輛撞擊,手臂是無法阻擋承受其衝擊力的,寶寶很可能會因為撞擊慣性,而被拋出車外。

錯誤迷思三 坐安全座椅會哭鬧只好抱著安撫

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哭鬧就不使用安全座椅,或是認為抱著比較能夠安撫孩子,也比較方便因此就不用安全座椅。彭純芝理事指出,這是民眾最常中斷使用安全座椅的原因,但抱並不是解決哭鬧的方法,很多孩子不會一抱就不哭,應該是要找到哭鬧的原因(如:想睡、感到無聊等)。

國健署也表示,家長應以安全為第一考量,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就不使用安全座椅,哭鬧可能有很多原因,建議家長可以先將車輛停於路邊,檢查孩子是否因為乘坐汽車安全座椅而感到不適,或是其他哭鬧原因所致。

切記一定要將車輛停下,才可讓孩子離開安全座椅抱起來安撫,或了解哭鬧的原因並進行處理。彭純芝理事提醒,千萬不要為了大人一時方便,造成孩子的危險。

錯誤迷思四 安全座椅安裝前座、面朝前方

一般坐在車上都會面向前方,而不會面向後方,因此許多家長在使用安全座椅時也會自然覺得孩子應該面向前方,而且覺得讓孩子坐在前座,家長比較能夠察覺孩子的狀況。

不過,許雅荏處長表示,安全座椅應安裝於後座,並選用後向式安全座椅,因為安裝在前座,若發生意外氣囊爆開對孩子而言是個危險,而且當車受到衝擊時,人通常是先往前拋再往後甩,所以應用後向式安全座椅讓後背最有肉的地方去抵抗撞擊慣性,而且嬰幼兒頸部脆弱,後向式也能降低頭頸、脊椎傷害。

交通部《小型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實施及宣導辦法》也規定,2歲以下幼童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並用後向式安全座椅,同時也建議2-4歲且18公斤以下幼童優先選用後向式安全座椅。

錯誤迷思五 安全座椅的安全帶越緊越好

安全座椅應該穩固不搖晃,座椅的安全帶也應確實為孩子繫上,才能發揮保護作用,但安全帶並非越緊越好,太緊反而會造成不適、危險。許雅荏處長提到,安全帶應保留一指寬的空隙。

交通部也提醒,安全座椅肩帶應固定於孩子肩膀,若安全帶離頸部太近會有勒頸危險,離肩膀太遠則無束縛效果,而且安全帶不可扭曲或翻轉;若是使用車用安全帶也應注意,安全帶應橫過肩膀及胸前,且腰帶須位於骨盆位置。

錯誤迷思六 天氣冷先穿外套再坐安全座椅

天氣冷的時候,家長怕孩子著涼會讓孩子穿上外套再坐上安全座椅,但這其實暗藏危機,尤其是羽絨外套,彭純芝理事表示,羽絨外套布料光滑,當車輛發生撞擊時,孩子很容易滑脫甩出去。

而且外套若較為蓬鬆,安全帶繫附的時候可能會大於一指寬的空隙,增加孩子滑脫受傷的風險。因此,國健署建議,應避免穿著蓬鬆、光滑材質的衣物,選擇貼身衣物,若需要額外保暖措施,可於孩子固定在安全座椅上後再將羽絨外套等蓋在孩子身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9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