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18 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 26.8 %,超過 529 萬人有高血壓的困擾,但少部分患者不論怎麼吃藥高血壓始終控制不了,醫師提醒這時就得留意是因其他原因導致的高血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王子源主任解釋:「10% 高血壓病人是續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就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所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釐清兩類高血壓!10%患者單靠藥物難控制

根據衛福部所統計的國人十大死因,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以及排行都呈現上升趨勢,也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其實高血壓人口很容易被忽略,王子源分享:「遇過一個年輕的學生,其實高血壓已經十幾年,因為本身也沒有症狀,後來一量血壓發現 200 毫米汞柱,一查才知道自己罹患了『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好在治療後已經根治。」

高血壓當中有 90% 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主因是生活習慣、缺乏運動、鹽分攝取太多、遺傳等,這類藉由通常藉由按時服藥,應可以穩定控制血壓。

另外剩下 10 %則為「續發性高血壓」因為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甚至服用的藥物所導致,這類患者往往藉由藥物也未必能很好控制血壓,若進一步去看續發性當中有很高比例就是所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什麼原因導致「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到底什麼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製造分泌的其中一種荷爾蒙,可能因為單側腎上腺瘤或是增生,導致血中鈉離子增加後會讓水分容易滯留使得血壓上升,常見病因有以下幾種:

  • 良性腺瘤
  • 兩側腎上腺增增殖
  • 腎上腺皮質激素
  • 類固醇抑制皮脂醛酮症
不同而區分為很多種類型,治療的方法也不儘相同,王子源提到:「如果病因是單側腎上腺瘤或是增生,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是有機會根治高血壓的。」

這幾項數值觀察是否有異常

台灣約 53 萬人屬於續發性高血壓,但高血壓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過往即時服用 2-3 顆藥物藥物也不能控制血壓,同時還會有低血鉀的症狀出現,王子源建議:「民眾可先到醫院來檢驗,除了抽血檢驗醛固酮/腎素比例,同觀察鉀離子、膽固醇來進行評估。」

「醛固酮/腎素」檢驗在大型醫院中幾乎有健保給付,但在一般診所較少有此檢驗,當檢驗出來的數值大於 30 幾乎是確診 「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不過小於 30 卻不一定說排除不是,並不是每個病人都那麼好診斷,有時檢數值也可能受到藥物干擾,臨床上曾檢驗三到四次才找出來問題。

另外,王子源提醒:「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約有二到三成的病人患有低血鉀,本身有些是低鉀症患者可以來檢查,但是沒有低鉀症,有時候很容易被醫師排除,沒有得到機會檢驗出問題。」

六大警訊有可能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上身

在日本則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篩檢,否則患者可能誤吃很多藥仍無法控制高血壓,高血壓族群中哪些人該警覺可能罹患「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1. 血壓大於150/100毫米汞柱
  2. 藥物阻抗型高血壓
  3. 自發性/利尿劑引發低血鉀
  4. 意外發現腎上腺腫瘤
  5. 家族史:早發性高血壓
  6. 一等親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不論是太年輕診斷出高血壓,或是服用高血壓藥物後仍無法穩定控制,持續追蹤、找出病灶才是最重要的,像是王子源收治的個案中,確診後藉由微創手術切除左腎上腺病根,血壓恢復正常,至今無須服用降血壓藥物。



諮詢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王子源主任

延伸閱讀:

高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那低血壓是不是就不會中風?

不胖不抽煙還是高血壓? 可能就是打呼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