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17)日於文化資產園區舉辦「藝仟習-以工換技實習計畫成果展」開幕式。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文資園區1916工坊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7年來成功媒合超過1,000名實習生參與。這項名為「藝仟習」成果展,代表「一千名實習生的一千個喜悅」,透過回顧與展出習藝成果,並邀請歷年實習生及指導老師回娘家互動交流,共同見證珍貴時刻。
陳濟民局長表示,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是以「文化資產為主體,創意設計為應用」的理念營運,2016年起推動「以工換技」實習計畫,協助文資、文創、設計等科系的實習生參與面試,至今年累積成功媒合人數更突破1,000位以上。
文資局特別感謝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等學校相關系所共同推動實習計畫,今天在開幕式中致贈感謝狀。
陳局長認為文資園區提供「以工換技」的實習機會,對大學生來說是幸福的。對於未來的人生發展是重要的啟蒙,實習生跟隨1916工坊各項多元技藝的老師們習藝,體會文化資產的內涵與工法,再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例如此次表揚畢業的傑出實習生許萍軒,於光質作工作室受到啟發,設計大甲媽遶境週邊商品深獲好評。
此外,陳巧芸同學展現團體合作及溝通技巧,成功策劃執行文資大道的市集活動等,習藝的過程中除了增加專業能力,更學習與不同人群互動,增加社會接觸,強化大學生未來邁向社會與職場的信心,開拓校園之外的生活視野,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文資局表示,「以工換技」實習計畫以「培訓」、「實習」、「成果」三階段為架構,「培訓」階段由1916工坊規劃安排多元課程,培育實習生的基礎能力再進入各單位實習。「實習」階段則跟隨工坊業師習藝,透過師徒制帶領個別實習生,一方面習得未來就業的技術、知識與工作態度,另一方面實習生運用實習時數回饋工坊業師,以工時換取技藝。最後藉由展覽呈現「成果」,展現實習生的創意與活力,並與工坊業師座談交流,延續師徒情感。
本次展覽規劃「仟習踏藝」、「仟習響藝」二大主題,內容包括今年暑期實習生習藝成果、傑出實習生訪談紀錄片及歷年實習影像回顧等總計37件作品,同時也呈現漆藝、交趾陶、粧佛、金工等傳統工藝共22位工坊業師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技法及材料,展期至8月31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資局特別感謝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亞洲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等學校相關系所共同推動實習計畫,今天在開幕式中致贈感謝狀。
陳局長認為文資園區提供「以工換技」的實習機會,對大學生來說是幸福的。對於未來的人生發展是重要的啟蒙,實習生跟隨1916工坊各項多元技藝的老師們習藝,體會文化資產的內涵與工法,再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例如此次表揚畢業的傑出實習生許萍軒,於光質作工作室受到啟發,設計大甲媽遶境週邊商品深獲好評。
此外,陳巧芸同學展現團體合作及溝通技巧,成功策劃執行文資大道的市集活動等,習藝的過程中除了增加專業能力,更學習與不同人群互動,增加社會接觸,強化大學生未來邁向社會與職場的信心,開拓校園之外的生活視野,是人生難得的經驗。
文資局表示,「以工換技」實習計畫以「培訓」、「實習」、「成果」三階段為架構,「培訓」階段由1916工坊規劃安排多元課程,培育實習生的基礎能力再進入各單位實習。「實習」階段則跟隨工坊業師習藝,透過師徒制帶領個別實習生,一方面習得未來就業的技術、知識與工作態度,另一方面實習生運用實習時數回饋工坊業師,以工時換取技藝。最後藉由展覽呈現「成果」,展現實習生的創意與活力,並與工坊業師座談交流,延續師徒情感。
本次展覽規劃「仟習踏藝」、「仟習響藝」二大主題,內容包括今年暑期實習生習藝成果、傑出實習生訪談紀錄片及歷年實習影像回顧等總計37件作品,同時也呈現漆藝、交趾陶、粧佛、金工等傳統工藝共22位工坊業師創作時所使用的工具、技法及材料,展期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