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6日電)國科會今天表示,陽交大團隊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首度成功解開稀土族超導體中「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糾纏態」形成機制,有助破解困擾學界30多年的高溫超導體形成機制,挹注未來無能量耗損的電力傳輸方式與量子電腦發展。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以下具備零電阻和抗磁性的材料,但目前必須在極低溫或極高壓的環境下製作。有韓國研究團隊聲稱找到可在常溫常壓下,達到零電阻的超導體LK-99,儘管遭學會指證據不足,仍在全世界掀起一股超導體熱潮。
國科會今天在學術成果系列記者會宣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仲崇厚率台灣團隊,主導台美超導體相關科研合作,研究獲登「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國科會表示,仲崇厚團隊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成果,成功解開稀土族超導體中的「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糾纏態」形成機制,有助解開困擾凝態物理界35年的高溫超導體形成機制謎團,對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具深遠意義。
仲崇厚指出,這次研究由他在2018年時醞釀發想,並歷經與美方3年半的合作,最終獲登「自然通訊」;如果可以知道奇異金屬形成機制的話,就可以解開高溫超導謎團,而高溫超導對人類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跟貢獻,包括沒有能量耗損的電力傳輸、磁浮車等,以及量子科技、量子電腦的發展。
此外,談及韓國研究團隊所稱的LK-99常溫超導體,仲崇厚表示,這應是具蠻弱抗磁性的不良導體,如果不是完全抗磁,那它的超導性基本上就不成立,因為完全的抗磁性跟零電阻是「綁在一起的」,所以到目前為止,證據指向韓國LK-99大概不是超導體。(編輯:黃國倫)112081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科會今天在學術成果系列記者會宣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仲崇厚率台灣團隊,主導台美超導體相關科研合作,研究獲登「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國科會表示,仲崇厚團隊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成果,成功解開稀土族超導體中的「奇異金屬量子臨界糾纏態」形成機制,有助解開困擾凝態物理界35年的高溫超導體形成機制謎團,對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具深遠意義。
仲崇厚指出,這次研究由他在2018年時醞釀發想,並歷經與美方3年半的合作,最終獲登「自然通訊」;如果可以知道奇異金屬形成機制的話,就可以解開高溫超導謎團,而高溫超導對人類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跟貢獻,包括沒有能量耗損的電力傳輸、磁浮車等,以及量子科技、量子電腦的發展。
此外,談及韓國研究團隊所稱的LK-99常溫超導體,仲崇厚表示,這應是具蠻弱抗磁性的不良導體,如果不是完全抗磁,那它的超導性基本上就不成立,因為完全的抗磁性跟零電阻是「綁在一起的」,所以到目前為止,證據指向韓國LK-99大概不是超導體。(編輯:黃國倫)1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