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與大數據發展的催化下,「數據解放」風潮從金融逐漸吹向醫療。靠著健康大數據分析打進金融保險市場的新創公司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談及數位醫療進展較慢的主要原因,認為數據的開放以及新應用場景的發展,將撬動以往封閉零碎的醫療服務,而數據新價值的應用,也將成為數位醫療轉型的契機,同時也能創造保險業及AI科技在大健康生態系中的全新商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應用暴風成長!新創執行長:數位醫療進展較慢

AI的應用在各大產業中已無所遁形,加上全球才剛經歷長達三年的COVID-19疫情,乍看之下,醫療產業將迎來暴風式的發展。

然而,人工智慧新創Lydia AI執行長李俊毅(Anthony Lee)卻表示,除了藥品開發或生技公司之外,「數位醫療仍是屬於進展較慢的領域」,由於醫院、診所本身的保守特性,若要從中發展AI數據,可能會面臨資金不足,或對接時程過長等問題。

「科技雖然不斷向前發展,但醫療界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應用場景較難規模化」,這些都是此領域轉型成數位醫療的不易之處。

何謂數據新價值?醫療保險痛點變身新應用場景契機

「大數據」一詞在近5年不絕於耳,加上AI發展迅速,愈來愈多企業把「數位轉型」當成使命,而大數據的應用也成為貫穿各行各業的核心技術之一。但若以舊思維思考數據應用,頂多只能達到「提升效率」的作用,無法真正實踐數位轉型,更無法創造屬於數據的新價值與契機。

李俊毅將「數據新價值」聚焦於「利用新的數據或者舊有數據來源,發展在新的應用場景上」。

他以自身公司,也就是全球第一家建構 HaaS(Health-as-a-Service,健康即服務)理念的Lydia AI舉例,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彌足珍貴,受到世界各國矚目,雖然健保數據建立已行之有年,但大部分不是僅存在於醫院病歷上,不然就是健康資料密密麻麻,不易於一般大眾了解與使用。

當民眾在購買醫療保險時,往往不清楚自己真實的健康狀況,導致無法選擇適合的產品組合,或是直接被拒保。

Lydia AI發現痛點,開發專利認證的 NLP(自然語言處理),並以獨家AI模型結合亞洲千萬筆數據,打造「AI健康分」,落地於保險領域,與台灣人壽等保險業者合作,將「健康數據還給民眾」,保戶可透過健康分分析個人健康評估及疾病風險預測,並依照自身需求與保險業務共同尋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數據解放風潮吹向醫療!金融保險業與AI科技的健康生態新商機

「健康存摺概念確實是亞洲的趨勢」,Open Banking(開放銀行)與Open Management(開放管理)的應用目的,即是創立更多遠距醫療與慢性病管理平台, 而數據的開放以及新應用場景的發展,將撬動以往封閉零碎的醫療服務。

金融數據的解放使得「為確認帳戶餘額跑實體銀行刷存摺」已然成為上個世紀的行為,這股數據解放風潮,如今正逐漸吹向醫療產業。

李俊毅表示,當醫療數據可以用安全的方式打通,並以API(應用程式介面)串接時,即可將過去碎片資訊完整化,做到過往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數據的新價值」,也是數位醫療轉型的契機,更是保險業及AI科技在大健康生態系中的全新商機,其他領域新應用場景也有望逐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