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波民調可以發現,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雖仍領先侯友宜,但已有下滑趨勢,其原因脈絡頗為清楚。第一,演唱會選址的「北流爭議」,當然是主要原因,畢竟事涉政治遭北市府駁回,柯不僅表示「世態炎涼」,還加碼「通常這種事件,太監就可解決掉,不會到皇上那裡」 ; 一時間除了「太監說」引發極大爭議外,蔣市府也強調,北流場地租借規定是在柯任內定下,內容明文寫到不能涉及政治活動,直接打臉柯,這事件當然直接影響柯的支持度,畢竟較粗俗的「太監說」絕對會衝擊柯P作為總統的格局與高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柯文哲對政策議題的論述雖說能聚焦媒體版面討論,但政策的內涵或是執行的策略、步驟及做法,就鮮少清楚交代。如他之前所述「閣揆由國會最大黨推薦」,其實就有非常多執行與憲政上的問題 ; 如這論述是內閣制的邏輯,意即多數黨組閣,虛位元首只能被動任命,難道柯此議是要把自己做為票選的實權總統「虛位化」?況且這內閣制運作邏輯也可能和我國「雙首長制」的憲政體制,產生扞格不入、甚至衝突的情況。還有,若最大黨推薦的人,柯不喜歡,要不要任命他? 又內閣的組成,柯是放權由這閣揆統籌安排處理?還是他要貫徹柯的意志,部會首長的人選要符合柯的喜好?閣揆的意見如果跟柯總統不一樣,柯要不要聽閣揆的?如果是「三黨不過半」的情況,閣揆又要如何被推薦?

這些重要問題其實柯P都並未清楚說明、交代或釐清,因為如果沒有釐清或是深入說明,都可能產生負面效果,反而會讓大家覺得柯P根本不懂憲政體制。畢竟提出政策,一定要有全盤細膩的規劃與可行性評估,若只是信手捻來,先搶議題聚焦再說,不僅容易被看破手腳,更不易拓票到理性的中間選民。

第三,是郭台銘對柯產生的制約。幾波民調結果顯示,若郭參選,柯的支持度就會下滑,很明顯的,郭確實會吃到柯的選票,而郭也一直對「郭柯配」未曾忘情 ; 所以不論是幾個月前郭、柯金門碰面、並肩看海、「山盟海誓」,或是柯的演唱會,郭致贈花籃並寫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反此種種都可以看得出來,郭除了鎖定柯是可以合作的對象外,郭也藉著柯不斷在為自己造勢,想借力使力。但柯對於郭的「期待」,似乎沒有一個較能夠反守為攻的操作策略,就算在節目中明確提到「郭台銘若參選,三組參選人都掛掉,賴清德會百分之百當選」等於是向郭喊話,但郭的參選動作愈來愈明顯且綿密,柯若只能對郭的攻勢被動因應,郭勢必不斷蠶食鯨吞柯的票盤,柯反而有喪失第二名優勢的風險。

第四,日前民眾黨英文網站上「vote white」、「vote right」,就引發軒然大波,畢竟英文版就是要給外國人看的,外國人會用他一般的語言邏輯與認知來理解,便會認為這兩句話是要「投給白人」、「投給右派」而造成爭議 ; 畢竟西方國家中,種族、宗教,甚至左右理念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一不小心便會引發高度爭議、甚至衝突,不可不慎。柯P針對此只淡淡的說「這是文化差異,以後英文網站應該找母語是英文的人來處理」,想要打住風波,但這事情仍會凸顯出柯與民眾黨的國際觀或對國際事務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於其形塑總統架勢。

基於以上論述,柯P現今雖居第二名,但未來風險仍高,特別是當侯團隊及國民黨的磨合已上軌道,侯的議題操作日漸熟稔,支持度也緩步攀升之際,侯辦更祭出「關公」競選廣告,暗諷郭若參選便是背離關公「重然諾」精神,等於是預示了侯郭攤牌的可能 ; 就算有挺郭派縣議會議長脫黨,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力量仍能以全國三分之二執政縣市首長操刀的當下,陸戰仍不可小覷 ; 反觀柯的民眾黨,雖然信誓旦旦地稱要跨過濁水溪,但缺少地方議員、區域立委候選人及強有力地方組織複式動員的情況下,要以柯本身空戰能量成功導入組織陸戰系統,發揮綜效,恐仍有懸念,一個不小心,侯柯權力便可能消長,柯只能與總統大位擦身而過了。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