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日本大胃王高橋知成(高橋ちなり)驚傳7月21日驟逝,雖然未透露確切死因,不過高橋知成生前曾自述罹患厭食症,去年底在IG最後一次露臉身形暴瘦,令人憐惜。身心科醫師指出,厭食症死亡率約為5%,患者初期有突然不跟親友同桌吃飯、對飲食和食物有強烈控制欲、體重驟減等6大前兆,若有發現這些狀況,應鼓勵她就醫接受治療。
楊聰才診所院長、身心科醫師楊聰財告訴《NOWnews今日新聞》說,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精神疾病,表現為對體重和體型的過度關注,並且通常伴隨有拒食或極度限制飲食的行為,對多數患者來說,厭食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也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
厭食症有初期有前兆嗎?楊聰財醫師說,初期可能不明顯,也可能與其他問題混淆,以下是厭食症一些可能的初期前兆:
1.明顯的體重減輕:患者可能會開始迅速減輕體重,並出現明顯的骨頭和關節突出,衣服變得鬆垮。
2.對飲食和食物有強烈控制欲:患者可能開始對食物有強烈的控制欲,限制攝入卡路里和特定食物類別。
3.對體型和外貌的強烈焦慮:患者可能對自己的體型和外貌感到極度焦慮,認為自己過於胖或不滿意自己的外貌。
4.社交和情緒變化:患者可能開始避開社交場合,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憂鬱。
5.飲食習慣的改變:患者可能改變飲食習慣,可能開始拒食,只吃非常小的食物份量或選擇特定類型的食物。
6.運動量的增加:患者可能會開始過度運動,以燃燒更多的卡路里,或因為對運動有強烈控制欲。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曾說明,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排斥飲食的精神疾患,屬心因性,可能是因為患者對自我形象的偏差認知,或心理上有某種重大的鬱結難消,導致無法正常進食、厭食,或深陷一種節食→狂吃→嘔吐和腹瀉的惡性循環。
他進一步說明,許多厭食症患者的體重極低,BMI值小於17.5,甚至低到10以下的極端值,使健康出問題,最終可能引起腸胃代謝全面失常,身體和情緒上的失調、混亂,嚴重者足以致死,死亡率約為5%。
身心科醫師潘欣平、曾美智合著由衛福部出版的《飲食與精神健康》也揭露,厭食症男女比例約為 1:10,大部分發生在10到30歲間,舞蹈家及模特兒、肥胖症和家族史酒癮者是高危險群,初期可能出現突然不和親友同桌吃飯、四處藏食物、用餐時間拉得很長等徵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厭食症有初期有前兆嗎?楊聰財醫師說,初期可能不明顯,也可能與其他問題混淆,以下是厭食症一些可能的初期前兆:
1.明顯的體重減輕:患者可能會開始迅速減輕體重,並出現明顯的骨頭和關節突出,衣服變得鬆垮。
2.對飲食和食物有強烈控制欲:患者可能開始對食物有強烈的控制欲,限制攝入卡路里和特定食物類別。
3.對體型和外貌的強烈焦慮:患者可能對自己的體型和外貌感到極度焦慮,認為自己過於胖或不滿意自己的外貌。
4.社交和情緒變化:患者可能開始避開社交場合,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憂鬱。
5.飲食習慣的改變:患者可能改變飲食習慣,可能開始拒食,只吃非常小的食物份量或選擇特定類型的食物。
6.運動量的增加:患者可能會開始過度運動,以燃燒更多的卡路里,或因為對運動有強烈控制欲。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曾說明,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排斥飲食的精神疾患,屬心因性,可能是因為患者對自我形象的偏差認知,或心理上有某種重大的鬱結難消,導致無法正常進食、厭食,或深陷一種節食→狂吃→嘔吐和腹瀉的惡性循環。
他進一步說明,許多厭食症患者的體重極低,BMI值小於17.5,甚至低到10以下的極端值,使健康出問題,最終可能引起腸胃代謝全面失常,身體和情緒上的失調、混亂,嚴重者足以致死,死亡率約為5%。
身心科醫師潘欣平、曾美智合著由衛福部出版的《飲食與精神健康》也揭露,厭食症男女比例約為 1:10,大部分發生在10到30歲間,舞蹈家及模特兒、肥胖症和家族史酒癮者是高危險群,初期可能出現突然不和親友同桌吃飯、四處藏食物、用餐時間拉得很長等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