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世界的一個吻,可以讓王子打破魔咒喚醒沈睡的公主,迎來眾人鼓掌叫好的完美結局,但現實世界裡,有的公主並不需要王子的拯救,而一個吻更有可能掀起整個社會的滔天謾罵。上月底時,英國搖滾樂團「The 1975」登上馬來西亞音樂節,演出過程中主唱批評當局對LGBTQ族群的歧視與打壓,還當場與同團成員激吻20秒,最終導致整個音樂節被迫取消,主唱為此招來「粉紅清洗」的罵名;另一方面,鬼才女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真人版《Barbie芭比》戳破真實世界「兩性平權」的粉紅泡泡,在北美與全台開出驚人票房同時佳評如潮,一時成為話題焦點。同樣是影視娛樂圈裡挑戰主流價值的「粉紅展演」,為何兩者結果卻大不相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批大馬政府「是群混蛋」 主唱20秒「男男吻」挑戰禁忌

英國搖滾樂團「The 1975」原訂在馬來西亞的「Good Vibes Festival」音樂節表演後,於7月25日來台開唱,不過在吉隆坡表演時,主唱希利(Matty Healy)先是在台上公然飲酒又撻伐當地反LGBTQ法規,接著親吻同台男性樂團成員,導致大馬當局立刻取消週末的音樂節活動,並將該團驅逐出境,樂團與主辦方也旋即宣布取消印尼和台灣的演出。

回顧網路上粉絲們在現場拍攝下的畫面,希利先是直言樂團原本就有在思考是否退出音樂節的演出,「我犯了一個錯,當我們在預定演出時,我並沒有看仔細。我不懂邀請The 1975到一個國家然後告訴我們『我們只可以和誰有性行為』意義何在?」,語畢台下觀眾一陣驚呼,其中有部分歌迷叫好、歡呼,但更多的是來自現場觀眾的訝異與倒抽一口氣。

主唱希利坦言,經過討論之後,樂團因為不想讓年輕歌迷與粉絲們失望,因此第二天才又決定上台,但他愈講愈氣,先是表示這對歌迷來說非常不公平,「因為你們不代表你們的政府,因為你們是年輕人,我相信你們很多人都是同志,而且很進步、很酷」;接著又批評馬來西亞政府是「一群混蛋」(a bunch of fucking retards),「如果這冒犯了你、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我很抱歉,但你們的政府是一群混蛋,我才不在乎,如果你施壓,那我就會反擊」,然後又針對先前他在TikTo上因抱了朋友的小孩而被「隨意指控是戀童癖」一事感到憤怒。

希利指著自己的嘴與胯下,語氣忿恨不平地宣示「教訓任何人該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器官,實在是太他X荒謬了!如果你們這麼做還想邀請我到這裡演出,還是滾開吧!」;接著在演唱〈I Like America & America Likes Me〉時,前奏才剛響起,貝斯手麥克唐納(Ross MacDonald)就走向主唱,兩人親吻了將近20秒,現場觀眾更爆出尖叫與歡呼;而大約經過半個小時後,The 1975突然結束演出走下台,主唱更直白告訴觀眾,「我們得走了,我們剛被吉隆坡(Kuala Lumpur)禁了,再見。」

隔天,「Good Vibes」音樂節主辦宣布接下來所有表演都全數取消,稱這是根據馬來西亞通訊和數位部發出的「立即取消指令」而做出的決定。對此,數位通訊部長法米(Fahmi Fadzil)在一份新聞稿中提到,由於馬修希利的行為相當無禮,這是該部門對於「任何挑戰、嘲笑或違反馬來西亞法律的單位」秉持堅定立場的決定;法米也針對此事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切勿觸及一個社會的敏感話題,尤其是違背當地文化的禮儀和價值觀的敏感話題。」(更多關於馬來西亞與當地LGBT權益現況相關內容,請見《粉潮衝擊/LGBT權益不受法律保障!大馬首相也曾陷「雞姦」指控》

▲馬來西亞通訊部長法齊爾(圖中),事後立即約談了音樂節的主辦方(圖右),並隨即公布取消音樂節剩餘表演活動的決定。(圖/翻攝自Fahmi Fadzil臉書)
▲馬來西亞通訊部長法米(圖中),事後立即約談了音樂節的主辦方(圖右),並隨即公布取消音樂節剩餘表演活動的決定。(圖/翻攝自Fahmi Fadzil臉書)
「白人救世主」的作秀?主唱「粉紅清洗」爭議頻傳

音樂節被取消後影響的不只是The 1975的演出規劃,包含其他後續安排的樂團、報名參加的小攤販與所有場地、設備、燈光、音控等廠商都受到牽連,音樂節主辦方「Future Sound Asia」更向外媒表示,馬修希利當晚除了「男男吻」、辱罵政府導致演出被取消,同時也違反了其他演出協議,例如在不能飲酒的穆斯林面前公然飲酒、砸壞空拍機及發表不雅言論等等。

馬來西亞的LGBTQ社群更毫不留情地批評,如今的馬來西亞政府已經相對開明且長期受到宗教人士、保守派的壓力,但就是因為主唱自以為是的「白人救世主情結」(White saviour complex,或稱白人英雄主義)且毫無悔意的表現,讓保守勢力更有理由反對演唱會的演出,馬修希利更是遭受嚴厲的「逆風」批評,稱其高調挺同的行為不過是試圖以「粉紅清洗」(Pinkwashing)的方式來洗淨自己的厭女、種族歧視爭議。

其實,這個英國流行搖滾樂團與「爭議」並不陌生。主唱馬修希利曾多次以「出格舉動」吸引媒體與年輕族群關注,更不是頭一次在台上大膽挑戰禁忌、從事抗議活動。鮮少與明星樂手合作的他們,曾與瑞典的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共同錄製歌曲,讓童貝里以獨白方式加入創作,並將歌曲收益捐給氣候團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該組織則以塗膠水黏列車、半裸闖入英國國會、將手黏在世界名畫畫框等高調示威聞名。

馬修希利不羈的風格經常令他在巡演舞台上做出瘋狂舉動,例如在赤裸半身「吃生肉」、強壓攝影機朝自己的下體拍攝,或親吻歌迷甚至吸吮粉絲手指等,同時他也時常陷入發表反猶太言論、厭女發言與種族歧視言論的爭議。2019年,當樂團巡迴至同樣將同性戀行為列為違法的阿拉伯大公國時,馬修希利就曾在台上做出「公然挑戰禁忌」的抗議行動——當眾親吻一名男歌迷。

這起事件在杜拜當地掀起軒然大波,這是因為光是同性公然親吻被逮捕的案例就不在少數,若遭當局發現或經舉發,違法者最嚴峻可能被判處10年的監禁。不少網友在事件發生後紛紛提醒他千萬部要張貼當時的照片,否則被親吻的男歌迷很可能面臨嚴重的危險,但事後馬修希利仍沒有對此表達任何「歉意」,而是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因為我的『行為』,我想我們(樂團)可能不會被允許回來,但我想說的是我愛你們,就算有重來的機會,我也不會改變我的行為。」

有支持者認為,馬修希利「力挺進步文化」、「挑戰禁忌」的行為是忠於搖滾精神,消息傳至台灣社群媒體上也有不少閱聽眾紛紛「站隊」表達對 The 1975 的支持,批評大馬政府的嚴苛態度與歧視行為,但馬修希利真的是這樣一個「挺同英雄」嗎?

有評論認為,這場爭議指涉了西方的傲慢,或說東方的偏執——這取決於你在這些問題上哪個立場——的根本問題,而更諷刺的是來自英國的馬修希利充滿「表演性質」所要批判的馬來西亞律法,正是源自於這個前殖民母國在馬來半島、新加坡等地所留下來對於肛交、口交等「非自然性行為」的嚴苛禁忌。

事實上,馬修希利的行為也被批評他試圖「粉紅清洗」(Pinkwashing)自己不光彩爭議的一面。

所謂「粉紅清洗」(Pinkwashing)指的是透過宣稱自己以正面的、支持多元性向、性別平等的方式,掩蓋或轉移自己負面形象的行銷手法,就像大企業宣揚對環保盡心盡力,實際上製造大量污染的「漂綠行為」(Greenwashing),塑造成一個愛地球的良心企業形象;「粉紅清洗」——或稱「漂粉」——則是將形象包裝成支持自由、民主的英雄模樣,試圖揮舞著「政治正確」大旗從而掩蓋背後更龐大的個人/國家暴力。

而馬修希利被批評是在「粉紅清洗」更是其來有自,首先是他過去曾多次發表過種族歧視與厭女言論,並且每次都選擇以「捍衛性少數權益」的形象來洗白,例如私下毫不掩飾的大唱「黑鬼」(N-Word)、演出期間模仿納粹式敬禮、在「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期間蹭熱度推廣自己的歌曲,或在Podcast節目上與主持人戲謔饒舌女歌手Ice spice的名字,並在主持人用歧視性口音模仿東方人時一同大笑;而每當遇到這些爭議時,馬修希利總以該團「很覺醒」、「很進步」的模樣包裝試圖挽回形象,例如在杜拜親吻男粉絲後,回到英國「Reading and Leeds」夏日音樂節表演時,在台上信誓旦旦稱男粉絲「很享受」,同時表示自己支持性別平權,「需要改變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需要改變。」

其二,「粉紅清洗」最初就是被用來批評以色列與美國等國家,以「同性戀權利」之名掩蓋帝國主義行徑並強化「恐伊斯蘭」或「伊斯蘭恐同」的論述,例如以色列政府就被批評以「粉紅清洗」作為一種策略,試圖合理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殖民統治是有益的,例如定義以色列政府是文明的、是性別友善的,而巴勒斯坦人則是恐同的、不文明的,巴基斯坦傳統壓迫性別,加以描繪「穆斯林國家、伊斯蘭迫害同性戀」的形象。

因此,當一個從英國來的搖滾樂團在表演舞台上,由瀟灑不羈的男主唱憤慨地批評伊斯蘭政府與律法,試圖以「男男吻」和倡議性別平權吹出美好粉紅泡泡時,實際上「被消費」的當地LGBTQ族群會有如此大的反彈也是情有可原;而就現實層面看也是如此,當樂手說教式的「粉紅清洗」逞完英雄離開後,留下的不僅是整個音樂節的爛攤子,而是當局更確實地下達收緊指令,要求海外藝人表演與電影播放中心(Puspal)提供更嚴謹的國外藝人表演審核指南與清單這個後果,而未來任何國外表演團隊也勢必得謹記這個前車之鑑。很明顯地,這樣的碰撞結果對各方來說都是不願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