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預測機構宣告今年經濟成長「保2」落空!台灣經濟研究院日前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66%,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更提出下半年恐影響經濟的4點不確定因素,分別為漲價類別從商品轉至服務,以及美中兩強在半導體領域的管制動作頻頻,其負面效果恐外溢至全球供應鏈,另外,供應鏈去化速度不一,拖累國內經濟成長動能,最後,「聖嬰現象」可能也是下半年影響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加上俄烏戰爭未歇,此時萬一又有哪個農產地國家遇乾旱或水災,原物料價格除了油價以外,恐有另一波上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經院日前預測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1.66%,較上次預測下修0.65個百分點,儘管民間消費動能穩健,然而,上半年因全球終端需求不振,商品存貨調整時間拉長,使得台灣上半年出口、外銷訂單、廠商進口資本設備、製造業生產指數等數據均呈雙位數衰退態勢,也使得民間投資趨向審慎,加上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美歐下半年經濟前景仍不樂觀。

孫明德點出下半年總體經濟不確定因素,首先,今年以來,通膨率已隨商品類價格漲幅趨緩而下降,但服務類價格年增率仍上升,使通膨回降緩慢,以美國舉例,美國今年物價漲5.6%,其中內需服務業占了4.5%,商品僅佔1.1%,同樣的情況,其他國家沒有這麼明顯,但台灣卻也出現類似情形,今年台灣物價漲幅2.4%,服務占1.4%,商品占1%。

服務類價格較具有僵固性,近期受勞動市場緊俏,導致核心通膨仍高,可能使主要央行維持高利率水準更長的時間,將不利民間消費與投資成長,恐延緩全球經濟復甦步調與台灣外貿表現。

其次,近期美中兩國之間的科技對峙又進一步升級,隨著美國、日本和荷蘭等國相繼實施針對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管制措施,中國也緊隨其後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宣佈,自8月起將對製造半導體和其他電子零件所需的兩種關鍵材料(鎵和鍺)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恐使得製造商以及它們在科技、電信、能源和汽車行業的客戶就需要減緩生產或者漲價,可能對全球半導體市場帶來影響。

第三,隨著全球終端商品需求走弱,貿易與外銷訂單數據就成為市場的焦點,用以追蹤廠商去化庫存進度。台灣出口與外銷訂單年增率已自去年9月開始陷入「連10黑」的窘境,而今年上半年各產業庫存去化程度不一,拖累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因此,各產業供應鏈庫存調整完成的時間,將影響國內民間投資與經濟表現。

最後,孫明德提到,「聖嬰現象」可能也是下半年影響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之一,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7月初宣布「聖嬰現象」再度降臨,上次出現聖嬰現象是在2014至2016年,而2016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科學家預測2024年全球氣溫或再創新高。

在南亞、東南亞市場中,農、林、漁業佔整體GDP的20%,容易受到聖嬰現象影響。近期全球各地天氣不穩,日本九州、秋田淹大水,中國北京前兩天也下起大雨,上述一回兒大雨,一回兒旱災的極端氣候,恐影響糧食收成。再者,俄烏戰爭未歇,俄羅斯日前才今終止參與黑海穀物協議,代表進入黑海區域的戰爭風險大幅提升,也為全球糧食供應安全,再投下變數。

孫明德表示,此時萬一又是哪個農產產地比如像美國棉花、小麥,或者巴西等國若遇乾旱或水災,農產品大幅減產,原物料價格除了油價以外,恐有另一波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