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提倡城市礦山概念,從電子廢棄物中提取金屬材料。而台灣為一個缺乏戰略性金屬資源(銅、鈷、鎳和錳等)的國家,高度依賴進口,因此提升循環經濟技術成為當務之急。為此,中台資源科技與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日前簽署兩項合作備忘錄,分別為「廢棄印刷電路板回收再生評估技術」和「廢棄鋰電池回收再生評估技術」,希望保存台灣的戰略性金屬資源,並促進整體製造和廢棄循環產業鏈結的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台資源科技成立於2001年,至今已設立三座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工廠。其中,三廠專注於處理廢棄印刷電路板並回收其銅資源,市佔率約33%。中台資源科技目前已實現全循環回收零廢棄的目標,並生產再生產品「銅粉」和「混凝土摻料」。然而,台灣現有技術的回收銅粉純度僅約8成,迫使必須出口至國外精煉處理,導致重要戰略資源流失。為解決此問題,中台資源科技與金屬中心展開高附加價值循環技術的研發合作。

其相關合作計畫將涉及火法冶煉研究和濕法電解純化技術研究,中台資源科技和金屬中心目標從2023年起陸續完成無鹵銅粉火法冶煉製程技術開發,以生產銅錠,其純度達到≧90wt%;以及造渣冶煉技術和銅粉吹氧精煉製程等開發,進一步提高銅錠純度,達到≧95wt%;最終達成濕法電解純化技術開發,以生產出純度為4N的陰極銅。

此外,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鋰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成為重要議題。根據環保署統計數據,預計到2025年,二次鋰電池的回收量將達到約1,100公噸,而2030年,預計增長到1.02萬公噸,是2025年處理量的10倍。

目前,國內廠商主要將鋰電池回收後進行簡單的攪碎和分類,使其形成黑粉、金屬和塑膠等組成部分。然而,由於缺乏相關技術,含有鋰、鈷等有價金屬的黑粉往往被運往海外處理,無法在台灣充分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儘管國內研發單位已經開發溶媒萃取和酸鹼分離純化技術,可用於獲得電池正極前驅物原料如氧化鈷,但對於鈷、鎳、錳等戰略金屬的製程技術尚未成熟。

為解決此問題,中台資源科技與金屬中心合作發展目標以混合電極粉(黑粉)濕式電解分離前處理技術,並運用多道次選擇性電解沉積(提取)製程技術,從鋰電池中回收鈷、鎳、錳等元素。這項技術將為鋰電池回收帶來低碳節能的解決方案,同時降低回收成本,增強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