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榮獲第22屆國家文藝獎的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7月中帶領舞團至馬來西亞巡演舞作《路吶》,這將是舞團第一次在大馬演出,也是《路吶》的東南亞首演。其中,在檳城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 GTF)更將攜手金曲歌王桑布伊演出《得力量×路吶》,兩個深耕東海岸部落、一路相互啟發支持的團隊,共同打造一場音樂與舞蹈的雙重饗宴。舞團從14日至7月16日在KLPAC演出3場次後,將前往檳城與桑布伊會合,在7月22、23日登場的第14屆喬治市藝術節合作登台。
本次巡演由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KLPAC)及檳城喬治市藝術節(George Town Festival, GTF)合作,在舞團諸多作品中,兩個藝術單位不約而同看中了《路吶》。2015年返回東海岸,重新以家鄉為創作基地的布拉瑞揚,展現的創作能量及可能性有目共睹。邀演單位在事先的訪談中問起,從國際舞台返回部落後創作方式可有轉變?布拉瑞揚表示,「過去習慣待在排練場,花很長的時間憑空想像,回到台東之後,是生活在帶領著我們創作。我們除了在排練場練舞,也走向戶外,在大山大海之間、在各個部落祭典之間……當然還要進到部落學習,這些都不是為了創作做的準備,而是有了這樣的生活樣貌之後,創作才獲得啟發。」
而《路吶》正是在部落生活中誕生的作品。舞團有一次造訪台灣中部的布農族羅納部落,被部落的歌謠所感動,布拉瑞揚於是決定帶著舞者回訪學習,將布農族的音樂和文化融入舞蹈。「這個舞團有歌聲、有舞蹈,我們的創作來自我們的生活。我們用身體唱歌,用唱歌跳舞。」他為舞團的特質做了簡潔有力的闡述。
《路吶》是舞團的第5部作品,2018年受台中國家歌劇院委託創作並進行世界首演;2019年受邀參與加拿大「北方舞蹈秋天」藝術節(Fall for Dance North);2022年擔綱日本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議(YPAM)開幕演出。在國內也摘下第17屆台新藝術大獎的《路吶》被評為是「令人激賞的一座里程碑」,評審團認為這部作品經歷跨部族的文化學習與沉澱淬鍊,舞者從原住民的身體與部落儀式尋找當代的語法與姿態,重新取樣,以人的存在角度出發,豐富了當代舞蹈的內涵。
舞團首次登上大馬舞台,也獲得在地媒體的關注。馬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星報》(The Star)及中文報《星洲日報》日前分別透過視訊專訪布拉瑞揚,並大篇幅報導這次的巡演。對於首度與馬來西亞觀眾見面,舞團希望向觀眾傳達什麼?布拉瑞揚表示,「看舞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傾聽著舞者的歌聲,隨者舞者的路徑,一步步地走向布農的山林中。觀眾看的演出不只是布拉瑞揚舞團,還有台灣布農族音樂和文化的分享。」
《路吶》巡演期間除了演後座談,舞者也將主持「有聲音的身體」(Our Body, Our Voice.)工作坊,帶領民眾練習如何讓聲音與身體合而為一。相關演出及活動訊息,可至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及喬治市藝術節官網查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路吶》正是在部落生活中誕生的作品。舞團有一次造訪台灣中部的布農族羅納部落,被部落的歌謠所感動,布拉瑞揚於是決定帶著舞者回訪學習,將布農族的音樂和文化融入舞蹈。「這個舞團有歌聲、有舞蹈,我們的創作來自我們的生活。我們用身體唱歌,用唱歌跳舞。」他為舞團的特質做了簡潔有力的闡述。
《路吶》是舞團的第5部作品,2018年受台中國家歌劇院委託創作並進行世界首演;2019年受邀參與加拿大「北方舞蹈秋天」藝術節(Fall for Dance North);2022年擔綱日本橫濱表演藝術交流會議(YPAM)開幕演出。在國內也摘下第17屆台新藝術大獎的《路吶》被評為是「令人激賞的一座里程碑」,評審團認為這部作品經歷跨部族的文化學習與沉澱淬鍊,舞者從原住民的身體與部落儀式尋找當代的語法與姿態,重新取樣,以人的存在角度出發,豐富了當代舞蹈的內涵。
舞團首次登上大馬舞台,也獲得在地媒體的關注。馬國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星報》(The Star)及中文報《星洲日報》日前分別透過視訊專訪布拉瑞揚,並大篇幅報導這次的巡演。對於首度與馬來西亞觀眾見面,舞團希望向觀眾傳達什麼?布拉瑞揚表示,「看舞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傾聽著舞者的歌聲,隨者舞者的路徑,一步步地走向布農的山林中。觀眾看的演出不只是布拉瑞揚舞團,還有台灣布農族音樂和文化的分享。」
《路吶》巡演期間除了演後座談,舞者也將主持「有聲音的身體」(Our Body, Our Voice.)工作坊,帶領民眾練習如何讓聲音與身體合而為一。相關演出及活動訊息,可至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及喬治市藝術節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