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常規篩檢量下降,延遲篩檢影響也逐漸顯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坦言:「大腸癌應該可以早期被發現,如今許多患者發現都已是屬於爆發性才就診。」患者可能拖到已經腸道阻塞才到急診,光是急診大腸癌手術比例成長至少 3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腸癌未減少恐是延後診斷

大腸癌連續 15 年為國人癌症發生排行榜首位,在疫情之下發生率看似趨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早期患者並未及早發現,張伸吉就臨床觀察:「這三年民眾都很怕到醫院,大家一度覺得大腸癌減少了,事實上最近這半年各大醫院觀察,許多大腸癌患者是初期沒有檢查到。」

大腸癌患者當中,因腫瘤引起「大腸完全阻塞」和「嚴重腹脹症狀」發生率約為 10-20%,張伸吉從經驗分享,以前每個星期僅有 2-3 位這樣個案,但最近這半年幾乎每天都有 2 位新病人,因腸阻塞到急診需要手術的成長比率超過 30% 以上。

多處器官轉移大腸癌仍有治癒機會

顯現大腸癌一旦進展到中晚期,不僅症狀加劇、治療也變得更加複雜,但患者千萬別為此灰心喪志,即使是「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仍是有機會將癌細胞清除乾淨,達到有治癒的機會。

張伸吉分享一名非常勇敢大腸癌患者,53 歲的邱先生 10 年前就因腹痛及大便出血送急診,被診斷大腸癌阻塞合併肝臟及淋巴轉移,而且居然是預後較差的 RAS 突變型,積極治療下一度穩定,但又再度復發,前後一共有六個器官轉移,包含肝、肺、遠端淋巴、腹膜、骨盆腔。

邱先生考量自己孩子才小,家中經濟重擔都在自己身上,10 年來配合積極醫囑,總共進行 36 次化學標靶治療、6 次手術切除癌細胞,去年也進行「完整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合併「腹腔溫熱化療」以消滅腹膜腫瘤,在最新的一次正子攝影中發現,既有的腹膜癌細胞都消失不見了!

這樣的個案經驗也打破文獻上對於「多處器官轉移的大腸癌」預後一定不佳的印象,文獻上統計,第四期大腸癌的平均餘命 32-33 個月;若是 RAS 突變型頂多 26-27 個月;若還有腹膜轉移則是 15-16 個月,這些劣質條件都加在一起,患者在積極治療下仍達到治癒。

大腸癌轉移後若切除提升存活率

大腸癌復發移轉單一器官 10 年以上存活率僅 3%,五年也是僅 10%,邱先生的大腸癌雖然是多處移轉,10 年來仍控制良好。

在中晚期的大腸癌患者常轉移到肝臟最多、其次是肺轉移,其他的可能轉移部位包括淋巴結、腹膜、卵巢、骨頭、腦部等器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肝膽外團隊陳德鴻醫師提到:「大約 100 個大腸患者有 50 個可能轉移到肝臟,20 年前會認為都是末期,但第四期不代表末期,雖然出現有轉移仍是可以切除,切除前後再搭配藥物治療,有機會延長存活,有些病人甚至存活達到 15 年以上。」

陳德鴻團隊累積至少五百例以上大腸癌肝臟切除案例,經臨床數據統計下發現,大腸癌肝轉移的患者若切除後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 60%,陳德鴻提到:「加上現在微創手術的進步,肝臟轉移 85-90% 患者可以使用微創,避免每次傳統開刀方式導致嚴重沾黏及併發症。」

大腸癌多發性移轉的病情來說,張伸吉也提到:「以不論是肝臟、肺臟、腹膜轉移,只要切除乾淨的患者,平均存活率都是遠高於沒辦法切除的患者,希望有轉移若評估可以就趕快就把它切掉,除非腫瘤太多顆、太大顆才不適合切除,能切除乾淨的存活率、成功率都遠高於未切除者。」



諮詢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伸吉主任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20%大腸癌患者有「腸阻塞」!吃不下、便不通該怎麼辦?

肚子痛、排便不順當心腸阻塞!營養師揭預防 6 原則、急性期與恢復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