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日電)物價上漲使得實質薪資落入負成長。中央銀行特別出具報告探討此議題,拋出3大策略,建議政府持續調高基本工資,並降低工會籌組門檻、提升勞工議價能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景氣放緩,加上物價漲幅續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雙重利空夾擊之下,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今年1到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與實質總薪資皆為負成長,且實質總薪資年減達0.56%,創下7年來首度負成長。

從主計總處數據可以發現,台灣薪資結構存在2特性,一是製造業薪資水準高於服務業,二是薪資成長長期低緩甚至停滯,也就是外界常提到「實質薪資倒退嚕」的情況。

主計總處官員分析,20、30年前製造業產業外移後,台灣就業人口往內需服務業移動,如今工業及服務業就業人數已經來到4比6,然而,吸納眾多就業人口的行業如零售業、住宿餐飲,又正好是薪資水準偏低、成長也有限的業別,才會出現上述兩大現象。

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台灣服務業已經是創造就業主要來源,就勞動薪資而言,1998年以來,服務業平均薪資水準多高於製造業,但隨著製造業薪資漲幅較高,2021年、2022年製造業平均薪資已連2年超越服務業,可能不利於服務業吸納人才。

為了促進勞動報酬加速成長,中央銀行提出3大建議,首先,政府宜協助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服務業及傳產製造業,進行創新與科技轉型,提振勞動生產力,也可進一步帶動產品價格及附加價值成長;其次,政府宜持續合理提高基本工資。

第三,央行認為提高勞工的薪資議價能力有其必要,政府應協助及鼓勵中小企業勞工加入產業工會,或是適度降低工會籌組門檻,當勞工議價能力提升,也有助於提升薪資水準。

央行指出,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去年有替員工加薪的廠商中,近4成廠商將「基本工資調升」列為首要考慮因素,由此可見,適度提高基本工資,可以促進企業調薪。

此外,央行點出工會的重要性,直指台灣制度需要改善,因為台灣的工會法規定,「組織工會應有勞工30人以上之連署發起」,但台灣多為中小企業,此規定將不利於勞工人數低於30人的中小企業組成工會;相較之下,日本及韓國組成工會的勞工人數門檻為2人。

央行分析,2021年台灣企業及產業工會組織率為7.8%,明顯低於韓國的12.5%及日本的16.9%;因此,政府宜協助並鼓勵中小企業勞工加入產業工會,或適度降低工會籌組門檻,以提高工會組織率,進而強化勞工對薪資的議價能力。(編輯:潘羿菁)11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