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對熱愛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而言,是個期待已久的季節,但隨著氣溫上升,中暑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食藥署提醒,使用清涼劑可以幫助降溫,但並不是中暑時的首要處理方法,及時透過冷水擦拭皮膚等急救5步驟,才能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說明,中暑是由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無法正常散熱,再加上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所導致的狀況。面對中暑患者,掌握以下急救5步驟能夠降低中暑帶來的死亡風險:
1、陰涼: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
2、脫衣:鬆開衣物以幫助通風
3、散熱:於皮膚灑水、扇風幫助降溫,可使用冰袋至於頸部、腋窩或鼠蹊部
4、喝水:補充含鹽分或含電解質的冷開水,不要使用純水。若患者意識不清,則應避免飲水
5、送醫:盡快送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陰涼: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
2、脫衣:鬆開衣物以幫助通風
3、散熱:於皮膚灑水、扇風幫助降溫,可使用冰袋至於頸部、腋窩或鼠蹊部
4、喝水:補充含鹽分或含電解質的冷開水,不要使用純水。若患者意識不清,則應避免飲水
5、送醫:盡快送醫
使用特定藥物副作用 可能增加中暑風險!
部分治療偏頭痛及過敏的藥物會促進血管收縮,進而影響流汗的散熱作用。而一些藥物具有抗膽鹼作用,會抑制腺體分泌、減少流汗,例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組織胺。- 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乙型受體阻斷劑會影響皮膚血流,降低散熱功能
- 利尿劑的使用可能增加脫水的風險
- 甲狀腺補充劑則可能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量產生
使用清涼劑是否可以幫助降溫呢?
市售清涼劑多是添加冬綠油、薄荷醇或樟腦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刺激人體感覺受器,將訊號傳遞至大腦,進而產生涼爽的感覺。不過這些成分對皮膚血管的影響略有不同:- 冬綠油及薄荷醇能夠促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有助於降低皮膚溫度。
- 樟腦用於皮膚則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通常用於緩解皮膚紅腫、灼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