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30歲的李先生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平時喜歡吃炸物、喝冷飲、熬夜,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常常把患部抓到破皮流血,讓他非常困擾,因此到中醫門診就醫,醫師開立內服藥與外用藥膏,並建議改善平日的生活習慣,經過三個月內服外敷的調養後,病況穩定不用再繼續吃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 大多五歲前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濕疹合併異位性體質的疾病,可能因為遺傳、環境、情緒等因素影響,誘發過敏免疫反應。急性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會長丘疹、水泡並且產生劇烈搔癢;亞急性期水泡會慢慢減少,但皮膚表層開始輕度糜爛、脫屑,容易因過度搔抓出血;慢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會持續搔癢超過4-6週且皮膚開始乾燥、脫屑、皮紋變厚。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婦兒科黃琦雯醫師表示,大部分患者在五歲前會發病,通常十歲後症狀會慢慢緩解,但仍有10%患者會持續發病到成年,也有部分患者成年後才發病,成年患者的症狀多數比孩童患者嚴重。

急性給止癢膏 搭配中藥治療

黃琦雯醫師解釋,中醫認為急性異位性皮膚炎是先天稟賦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導致脾施健運、生濕化熱、濕熱外發肌膚產生病灶;慢性則因濕蘊日久,傷津耗血,引起血虛生風生燥,使皮膚暗紅增厚、乾燥脫屑。為改善體質上的偏差、調節免疫力、減少過敏等,中醫會詳細詢問患者生活習慣並給予調整,再開立清熱涼血、健脾利溼、養血潤燥的內服藥,也會針對病期給予不同的外用藥膏。

急性期病灶發炎紅腫會開立祛風燥濕的止癢膏與清熱解毒的退紅膏給患者薄塗;慢性期則是依據患者適應狀況,用涼血潤燥的紫雲膏厚塗或反覆補充。兩個病期都可以搭配西醫的濕敷療法,在洗澡後塗抹藥膏,再套上濕敷繃帶或是棉質透氣衣物,達到滲透、保濕的作用。經過內調外養的治療後,減少患者復發的頻率及嚴重程度,使其漸漸脫離藥物。異位性皮膚炎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心理情緒影響甚大,雖然無法完全去除復發的可能性,但在積極治療與改善生活習慣後,還是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甚至不用吃藥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2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