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日前指出,根據「2022年網購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消費者的網購消費力走揚,其中,年網購超過6萬者占18%,成長4.9%,逼近5%,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李祐萱表示,須留意2023年民眾可支配所得隨著疫情紅利退燒,部分民生食材與小家電等消費移轉到旅遊與外食,電商業者的營收成長幅度預期趨緩。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近日公布「2022年網購消費者」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在網購消費力有上升趨勢,43.4%消費者年度網購1至6萬元,成長4.1%;年網購超過6萬者占18%,成長4.9%,其中,年網購6至10萬者占9.1%、10萬以上網購大戶占8.9%。
產業分析師李祐萱將網購消費力提升歸咎於兩大因素,第一,疫情驅使消費者網購日常用品與零售商品成為常態,第二,是電商頻繁造節提升用戶黏著度。
不過,他也提到,須留意2023年民眾可支配所得隨著疫情紅利退燒,部分民生食材與小家電等消費移轉到旅遊與外食,電商業者的營收成長幅度預期趨緩,建議業者應透過OMO(Online Merge Offline)完成線上線下整合,並持續優化顧客的消費體驗,因應消費者回流實體的挑戰。
另外,資策會MIC調查消費者網購途徑,有近7成消費者選擇直接進入購物平台瀏覽下單,但比例已較2021年下降5.2%,相反的,透過點數回饋平台(34.7%)、現金回饋平台(30%)進入購物網站的比例各成長4.7%與4%,反映出價格仍是驅動消費者選擇網購與導購平台的最大助力。此外,可觀察到「通訊、主題式、直播」平台微幅成長,其發展潛力值得關注。
資策會說明,上述調查結果的調查時間為2022年第四季,採網路方式,為期1.5個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業分析師李祐萱將網購消費力提升歸咎於兩大因素,第一,疫情驅使消費者網購日常用品與零售商品成為常態,第二,是電商頻繁造節提升用戶黏著度。
不過,他也提到,須留意2023年民眾可支配所得隨著疫情紅利退燒,部分民生食材與小家電等消費移轉到旅遊與外食,電商業者的營收成長幅度預期趨緩,建議業者應透過OMO(Online Merge Offline)完成線上線下整合,並持續優化顧客的消費體驗,因應消費者回流實體的挑戰。
另外,資策會MIC調查消費者網購途徑,有近7成消費者選擇直接進入購物平台瀏覽下單,但比例已較2021年下降5.2%,相反的,透過點數回饋平台(34.7%)、現金回饋平台(30%)進入購物網站的比例各成長4.7%與4%,反映出價格仍是驅動消費者選擇網購與導購平台的最大助力。此外,可觀察到「通訊、主題式、直播」平台微幅成長,其發展潛力值得關注。
資策會說明,上述調查結果的調查時間為2022年第四季,採網路方式,為期1.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