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新北市某幼兒園,傳出有幼教人員餵食幼童「巴比妥」類違禁藥物,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有老師辯稱是家長請託代餵藥物,否認私自使用藥物;有人說可能是因為水源污染,以至於集體中毒;甚至有人宣稱腸胃藥、感冒藥有類似成分,孩子體內才會被檢驗出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醫師蔡文心在臉書發文表示,這些言論完全是推卸責任,胡說八道。醫師也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家中孩童有3狀況,可能是接觸到不明藥物,應盡速就醫,而任何孩童體內若檢驗出毒物、藥物成分,小兒科醫師會立刻通報相關單位。

苯巴比妥是什麼? 體內藥物濃度代表什麼?

這次新北市幼兒園餵毒案,學童被檢驗出的藥物成分包含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BZD類鎮靜安眠藥。蔡文心醫師分享臨相關藥物的幼兒臨床使用經驗,她提到苯巴比妥是一種抗癲癇藥物,通常使用於2歲以下罹患癲癇的嬰幼兒,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不可能任意合法取得。

而特別要強調的是,小兒神經科醫師會處方於「特定罹患癲癇的孩童」,非癲癇疾病的孩子並不會使用。此外,癲癇患者在服用苯巴比妥時,醫師會定期監測血中濃度,以避免藥物濃度過低失去治療效果,並預防藥物濃度過高產生不良副作用。

蔡文心醫師指出,苯巴比妥若未經口服或是注射給予,不可能在體內檢驗出藥物濃度,在環境背景中也不會存在這種藥物,因此,即使孩子體內只驗出極低的濃度,這仍都是曾經服用相關藥物的佐證。

正視巴比妥危害 3狀況應警覺已接觸不明藥物

根據藥物半衰期計算,幼童若服用苯巴比妥後,可能需長達3-4週的時間才不會在體內驗出任何殘留。蔡文心醫師認為,含量濃度低只能代表孩子轉出該幼兒園後,或者消息曝光後,可能有一陣子未繼續接觸到相關藥物,因此體內剩下待排出的殘存劑量。

蔡文心醫師提醒,政府單位必須正視苯巴比妥藥物濃度被檢出的危害性,並追查藥物來源究竟為何,以避免有其他受害者,此外,家長須注意,家中孩童若出現下列狀況時務必警覺,孩子可能接觸到不明藥物,甚至出現戒斷症候群應儘快就醫,包含:

  1. 不明原因嗜睡,意識昏沈,睡眠習慣改變
  2. 不明原因性格改變,如:脾氣暴躁、易怒、躁動、坐立難安、自殘等
  3. 不明原因頭暈、步態不穩、眼球震顫、走路歪七扭八宛如喝醉等。

有藥物反應懷疑兒虐 兒科醫師將通報相關單位

另外,蔡文心醫師也提到,1年前曾有2個月大的小嬰兒被抱到兒科急診就醫,主訴是小嬰兒一整天一直昏睡不醒,醫師覺得不對勁安排檢查並檢驗毒物、藥物的相關反應,2個月大的嬰兒體內竟驗出鎮靜安眠藥的成分,小兒科醫師立刻通報相關單位,以懷疑兒虐的方向調查。

蔡文心醫師表示,任何孩童出現不明原因嗜睡、睡眠障礙,或是性情突然改變(如:易怒、情緒不穩、躁動不安等),小兒科醫師一定都會詳查原因,包含不明的藥物、毒物反應檢測。

她強調,倘若檢驗出有任何毒物、藥物,包含此次新北幼兒園事件中的苯巴比妥或鎮靜安眠藥(BZD)成分,小兒科醫師會立刻通報相關單位,以懷疑兒虐的方向調查。

資料來源:蔡文心醫師臉書是誤食?還是被餵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1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