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atGPT問世掀起AI聊天機器人熱潮,外界好奇AI究竟能在哪些工作上取代人類,而德國南部小鎮福爾特(Fuerth)的一座教堂,在9日就讓ChatGPT化身為祭壇上方螢幕的講師,替場中的信徒佈道。全程40分鐘,包括佈道、禱告和音樂,皆由ChatGPT完成。這項實驗吸引了周圍民眾的好奇,儀式開始前等著進教堂的民眾在場外大排長龍,不過親身體驗過後,有信徒認為AI的佈道「缺乏靈魂」。
根據《美聯社》報導,維也納大學的哲學家席莫萊因(Jonas Simmerlein)構思了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他與ChatGPT一起合作,讓ChatGPT以4種人類的形象在教堂祭壇上方螢幕中輪番現身,帶領教眾佈道與唱詩歌。
席莫萊因表示,雖然這是自己提出的點子,但實際內容大概98%都由ChatGPT自行完成,他只是詢問ChatGPT說,「如果你是一位牧師,正在教堂舉辦禮拜會,你會怎麼進行?」席莫萊因指出,他設定佈道的主題是「現在正是時候」,然後要求ChatGPT加入詠讚、祈禱、祝福等環節,最終就能獲得一套挺有模有樣的儀式。
ChatGPT首先以黑人講師的形象出現在螢幕上,AI的開場白表示,「親愛的朋友們,我十分榮幸站在這裡,成為今年德國新教徒大會上第一個向人們佈道的人工智能」。螢幕上的AI化身表情呆板,語氣也十分平緩單調。
在教堂內參與儀式的54歲女教徒施密特(Heiderose Schmidt)表示,一開始對於AI佈道十分好奇與興奮,隨著儀式進行,漸漸覺得越來越反感,因為AI化身沒有靈魂也沒有表現出情緒、沒有肢體語言,語速快又單調,讓她很難保持專心。但施密特也補充,對於年輕一代的教眾,更習慣網路與AI的人們來說,或許會有不同感受。
而一位從科隆帶著一群青少年前來參加儀式的牧師表示,整體來說AI的表現讓他印象深刻,「我曾以為它會更糟」,不過牧師認為AI確實缺少了些感情和靈性,而這正是佈道中的關鍵元素。
荷蘭特溫特大學的科技倫理研究員普齊奧(Anna Puzio)表示,AI應用在宗教場合比想像中的更具潛力,出於各種原因,人們有時候不太與旁人分享自己的體驗,但分享給AI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普齊奧也指出,AI跟真人太像,存在被有心人士用來欺騙大眾的風險。另外普齊奧強調,現存多種不同宗派,AI佈道也只是其中一種宗教觀點,但她擔心AI會被當作強化某種特定觀點的工具。
至於這場實驗的設計者席莫萊因則認為,AI可以輔助,但終究無法替代人類在宗教儀式中的地位,因為AI無法與教徒即時互動,當教徒在儀式中發笑的時候AI不會有任何立即的回饋,且AI也不像人類牧師,能與教徒發展出長期的情感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席莫萊因表示,雖然這是自己提出的點子,但實際內容大概98%都由ChatGPT自行完成,他只是詢問ChatGPT說,「如果你是一位牧師,正在教堂舉辦禮拜會,你會怎麼進行?」席莫萊因指出,他設定佈道的主題是「現在正是時候」,然後要求ChatGPT加入詠讚、祈禱、祝福等環節,最終就能獲得一套挺有模有樣的儀式。
ChatGPT首先以黑人講師的形象出現在螢幕上,AI的開場白表示,「親愛的朋友們,我十分榮幸站在這裡,成為今年德國新教徒大會上第一個向人們佈道的人工智能」。螢幕上的AI化身表情呆板,語氣也十分平緩單調。
在教堂內參與儀式的54歲女教徒施密特(Heiderose Schmidt)表示,一開始對於AI佈道十分好奇與興奮,隨著儀式進行,漸漸覺得越來越反感,因為AI化身沒有靈魂也沒有表現出情緒、沒有肢體語言,語速快又單調,讓她很難保持專心。但施密特也補充,對於年輕一代的教眾,更習慣網路與AI的人們來說,或許會有不同感受。
而一位從科隆帶著一群青少年前來參加儀式的牧師表示,整體來說AI的表現讓他印象深刻,「我曾以為它會更糟」,不過牧師認為AI確實缺少了些感情和靈性,而這正是佈道中的關鍵元素。
荷蘭特溫特大學的科技倫理研究員普齊奧(Anna Puzio)表示,AI應用在宗教場合比想像中的更具潛力,出於各種原因,人們有時候不太與旁人分享自己的體驗,但分享給AI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普齊奧也指出,AI跟真人太像,存在被有心人士用來欺騙大眾的風險。另外普齊奧強調,現存多種不同宗派,AI佈道也只是其中一種宗教觀點,但她擔心AI會被當作強化某種特定觀點的工具。
至於這場實驗的設計者席莫萊因則認為,AI可以輔助,但終究無法替代人類在宗教儀式中的地位,因為AI無法與教徒即時互動,當教徒在儀式中發笑的時候AI不會有任何立即的回饋,且AI也不像人類牧師,能與教徒發展出長期的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