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連續 15 年蟬聯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平均約 31 分鐘就有 1 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醫師提醒,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與飲食習慣有關,久坐不動竟也是危險因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灣,大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 84 年 4,217 人,至 108 年發生人數已超過 17,000 人;而死亡人數從 84 年的 2,469 人,到 109 年已增至 6,489 人。

大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

為什麼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表示,除了民眾熟知的常吃紅肉和加工品、喜愛油炸燒烤、肥胖、抽菸,以及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等,還與「久坐不動」有關。

醫師提醒,想要避免大腸癌上身,除了遠離危險子,並多補充蔬果及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蠕動,還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蕭奕宗提到,「久坐不動」之所以成為致癌的危險因子,是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增加 2 小時坐著的時間,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 8%、肺癌增加 6%、子宮內膜癌增加 10%。

久坐不動的致癌原因

而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型態都偏靜態,上班坐在辦公桌前,回家坐在電視或電腦前,耗費的體力較少;久坐也會讓腸道蠕動跟著變慢,增加腸道發炎機會;加上因活動不足而導致肥胖,新陳代謝變差,成為癌症高風險族群。

此外,長時間待在室內,會減少曬太陽的頻率,人體中合成的維生素 D 就會缺乏,而維生素 D 已被證實可保護腸道、降低腸炎或腸癌發生的機率,蕭奕宗建議上班族要抽空起身動一動,午休到戶外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 D。

依腫瘤位置出現不同症狀

蕭奕宗表示,大腸為ㄇ字型,大腸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略分為右側大腸癌(升結腸、盲腸)、左側大腸癌(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癌,依據不同位置也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

◆右側大腸癌:以腹脹、腹痛、貧血最常見
◆左側大腸癌:以大便習慣改變、細便、血便為主,因阻塞關係會有腹痛表現。
◆直腸癌:離肛門近,最常見的症狀是出血、排便改變等,一般人容易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就醫。

定期檢查,看到瘜肉快切除

大腸直腸癌是一種治癒率較高的癌症,第 1 期的 5 年存活率可達 90%,第 2 期有 8%%,第 3 期則為 65%,顯示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他呼籲,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建議 40 歲以上每年就要做糞便潛血篩檢,目前政府補助方式為 50 至 74 歲每 2 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若潛血篩檢陽性,進一步使用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洪基翔說,大腸鏡可對大腸黏膜做直觀檢查,在早期觀察到大腸病變,包含息肉、腸道黏膜的病變,如有息肉可以直接做切除。

蕭奕宗提醒,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從「瘜肉」演變而來,若發現超過 1 公分的瘜肉,建議都要切除。瘜肉分為增生性、發炎性及腺瘤性,其中腺瘤性瘜肉最有可能癌變,尤其年紀愈大,腺瘤性瘜肉的機率愈高。

此外,別忘了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及每周規律運動(每周 3 天、每次 30 分鐘以上、平均心跳達每分鐘 130 下以上),假日多從事戶外活動以紓解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